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昆曲《班昭》

(2007-12-15 06:51:57)
标签:

艺术赏析

昆曲

分类: 我的心情

    由文化部、财政部主办及俏佳人传媒集团、中国电脑教育报社联合承办的“2007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进校园全国公益展演”活动,本学期在全国10个省会城市的多所大学展开巡演。昨天晚上,上海昆剧团携带《班昭》原班人马,来到同济大学,在同济的1.29礼堂演绎了他们的新版《班昭》一剧,我有幸观看了这次演出,感动的热泪盈眶。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也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欣赏昆曲《班昭》

《班昭》一剧的主要道具

    昆曲《班昭》的主要道具是一块大青石,上面镌刻着一个巨大的“史”字,意在告诉观众“我们的历史原来都是刻在石头上的”。《红楼梦》又叫《石头记》,孙猴子也是从石头里跳出来的,昆曲也有活化石之说……看来选择这样的道具还是很有寓意的啊。

班昭,大约生于公元49年,于120年去世,是东汉的史学家。班昭有两个名闻千古的哥哥——投笔从戎的班超和修撰《汉书》的班固。班氏一门,自父亲班彪开始以著《汉书》为己任,然而东汉初年,“私修国史乃亵渎史圣”,父兄皆因此而几度下狱。班昭自幼便目睹家事变迁,领略史家悲喜,十四岁竟上书朝廷,终令《汉书》的编撰工作开禁。但班固很快就去世了,所撰写的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汉和帝命班昭入东观藏书阁与马续一起续撰《汉书》,书成之后,班昭又亲自注疏,授业解惑,直到老死。虽然大量的编补和修订工程都是班昭做的,但她却没有在《汉书》上留名,后人读《汉书》,往往只知道班固而不知道班昭。

经过剧作家罗怀臻改变而成的昆剧《班昭》,按照班昭一生的“春夏秋冬”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十四岁的班昭上书皇太后,使得《汉书》可以光明正大地进行编撰,班固非常高兴。但想到自己已经体弱多病,无力承担起完成《汉书》编写的重任,就征求他的两个门生马续和曹寿,问谁愿意接他的班,让人惊讶的是,两个弟子“太匆忙,怎思量,刹时无主张”。师业弟子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两个弟子却百般思虑。让人更失望的是他们“思量”的结果:惠班(班昭)海棠花模样,马续“不奢望配成双”;曹寿“欲得应予有迷惘”。眼看辛辛苦苦培养的弟子却不能继承心愿,班固想到了自己年仅十四岁的妹妹班昭,要她择夫。尽管“自己年龄还小”,且大师兄“可靠但不可爱”,二师兄“可爱但不可靠”,被逼无奈,值得以竹简择夫,嫁给了风流机敏的二师兄曹寿。谁知道才新婚燕尔,曹寿便不耐书斋寂寞,怀揣美赋,游走宫廷,终得皇太后赏识而摇身一变为侍臣。

欣赏昆曲《班昭》 

班固临终前将后世托付给班昭

兄长临终,班昭无奈接下了续些《汉书》的使命,十多年忍受着著书和情感的双重孤独,默默耕耘在灯台之下、烛光之中。班昭唯一的依靠就是温良敦厚的大师兄马续。但曹寿被皇太后看中长久不归,马续时常被风言风语所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马续向班昭诉说了内心的烦恼,决定离家游行,顺便完成班固无法写就的《天文志》。班昭很无奈,以一杯清茶送走了马续,却意外地迎来了曹寿。原来皇太后驾崩,一道圣旨要把曹寿送进陵墓永为侍奉,曹寿悔不当初,告诉班昭要和她离婚,然后抱着才华和美赋一同投入了滚滚波涛。丈夫身亡、大师兄出走,一把大火又烧毁了班昭大量的书稿……这一切让班昭心如死灰。

又一个20年过去了,马续背着《汉书·天文志》这一撰写好的书稿从外游历回来。在皇家书院,看到了居住在华堂、身穿着华服、疲于应酬却惰于著书的班昭,深感痛心和不安。为了在宫廷中帮助班昭著书,马续去自请了宫刑。这不啻于当头棒击,让班昭清醒过来,重新坐到了书案前。

又过了20年,70岁的班昭在大师兄马续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汉书》的编撰工作。这是皇帝要求马续离开皇宫,而让班昭继续进行《汉书》的注疏工作。马续永远的走了,白发苍苍的班昭静坐在宫阶上,回想着几十年的生活,也耷下了如霜似雪的头颅……

昆曲《班昭》从开始创作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公演的六年时间内,又经历了三次大的修改,使得整部作品更加凝炼大气,凸现大汉朝朴实、沉稳的历史气韵,同时将昆曲的古雅发挥到了新的高度。

《班昭》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在哪里?用主创人员的话来说,《班昭》体现了古代士大夫文化和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镜像。班昭在“人人以赋进取仕途”的环境中,能够一生保持她的清醒与精神操守,而当代人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却早早迷失了自己原有的方向……。“在当今社会,需要好的艺术作品给人以黄钟大吕般的启示。”

最寂寞的学问莫过于史学;最寂寞的艺术莫过于昆曲。在我的内心中,昆曲是属于那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类的剧种,自己肯定是很难欣赏的。没想到这次看昆曲,竟然给感动的热泪盈眶。我过后想了一下,这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作品的艺术魅力感染人。无论是现场的乐队伴奏还是六位演员的表演,都可以说美轮美奂,让你很自然的就进入了剧情,进入了角色之中;二是每一个演员的唱词都字正腔圆、清新自然,两边还配有电子字幕。那颇具特色的江南官话,听起来一点都不吃力;三是为了普及昆曲知识,主持人还不是穿插进行一些现场的问答和讲解,使得我对昆曲这门艺术增添了很多了解。最难能可贵的是班昭的扮演者张静娴,那一腔一势,唱念做打,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据说张静娴本人的气质风貌、阅历品格都与班昭有相同之处,所从事的事业都是拯救即将绝迹的历史,所以有人说“张静娴就是班昭,班昭就是张静娴”。

欣赏昆曲《班昭》 

演出结束后演员和大家见面。中间的女士是未卸妆的张静娴

昆曲的音乐非常有特色,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曲牌体承袭了诗、词音乐,以曲词为主,词句为长短句,配上板式(节奏)后,再按照字声谱上唱腔,把曲牌所属的宫调与曲调结合,规格很严。这样的一种音乐特色大概是其他剧目都没有保留下来的,昆曲可能是唯一的一种。这也是昆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缘由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本身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也谈经验
后一篇:冬天的圆明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