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研究性学习研究型课程 |
分类: 课程教学 |
——解读《关于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实施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2)
学校对研究型课程的设置,首先要根据《课程指南》的要求、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状况,制订符合社区实际和着眼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实施方案一般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学习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
学校在建设研究型课程的时候,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梳理现状。有三个方面的现状是特别要注意的:第一,国家对研究型课程的要求。研究型课程既是国家课程,又是学校课程,但它首先是国家的课程。作为一所学校,高质量地落实国家课程是学校的基本责任。第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一个学校的特色建设、发展目标,基本上都是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的,其中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型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第三,社区的人文环境。如果一个学校处在农村之中,那么各类农作物的生长研究可能就比较适合学校来设置;如果一个学校处于高校之中,那么高校的教授、博导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
第二、制定实施方案。一个完整的课程实施方案通常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学习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学校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就要从这些方面加以考虑。在这里,课程的内容可能不是很好表述,因为研究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生成性,研究的内容不是预先设定的,是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逐渐生发出来的。不同的学校在内容设置上有自己的理解,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并且便于教师和学生实施即可。
在制定课程方案的时候,对学段课程的整体思考也很重要。比如说从高一到高三,三个年级应该如何开展课程,才能使学生逐级提升呢?前期实验的学校有的采用的是主题设计,主题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有的采用方法设计,先是调查研究,然后是实验探究、作品制作、文献综述等等;有的采用学科课题研究、跨学科课题研究、综合研究的模式……这些设计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
有了课程的整体方案、有了分年级的思考之后,找准切入点也很重要。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台阶,让大家感到不是很难,这一课程就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提升。否则的话,教师和学生很可能就会应付了事。
第三、学习、培训和宣传。一方面是对学校教师的培训。说实话,很多教师自身也缺乏研究的意识和习惯,让他们去指导学生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样的培训包括课程理解方面的,也应包括具体指导方面的。再一方面要在学校创设鼓励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氛围,让那些不能参加这一活动的师生有遗憾之感。三是要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看到这样的一门课程对孩子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让社会和新闻媒体也来关心学校的课程建设,让这些媒体对学校的课程建设给与正确地舆论宣传。
这段话实际上在于提醒学校要注重资源的开发。资源的开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是教育行政部分提供的资源。包括给教师编制的《导师指导手册》、《案例选》、《课程指南》等,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包》、《选题指导》等等。对于那些课程建设基础不是很好的学校来说,这样的一些资源是应该很好的利用的。
二是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包括:第一,教师和学生的资源。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独特发展,都有可能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第二,学校的教学设备。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的教学设备,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第三,学校的环境。包括学校的绿化、学校的景观、楼堂馆所的布置等等;第四,学校的历史。在学校发展历程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的的人和事,学校和社会的相互作用等;第五,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像运动会、科技节、文化节……这些活动的项目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