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溪村游记

(2007-11-15 07:18:24)
标签:

旅行/见闻

分类: 旅途随记

上周末,在游览了牯牛降返回祁门的途中,祁门教育局以及祁门二中的领导建议我们顺路去看一下路边的两个村庄——历溪村和环砂村。说实在话,在此之前,我还真没有听说过这两个村庄的名字,不知道它们有什么样的特色。不过,不虚此行,用一句话概括:不看不知道,乡村真美妙!这里对历溪村进行专题介绍,下次再介绍环砂村。

历溪村属于祁门县历口镇,位于牯牛降山脚下,群山环抱。村中王姓人家,于宋朝从祁西山口迁此定基,世代聚族而居,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

 历溪村游记

村口的舜溪古桥(当地人介绍建于隋朝,不知是否属实)

和高大的水口树,记载着村庄的历史。

历溪村游记 

每家的房门上方,都有一面镜子,据说有驱魔避邪之功效。

这是一种典型的乡土文化。

 历溪村游记

在宗祠外的广场上,村民们在削中草药的外皮。

村中古代出了不少名人,其中之一是明代的御医王琠。他自幼研读《素问》诸书,得医学之奥妙,治病不泥古方,有《医学碎金》、《意庵医案》等书行世。他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闲游京师时,适逢皇太子得怪病,京师名医均束手无策,王琠药到病除,由此深受皇帝宠爱,被授为太医院官,名闻京师。后荣归故里,皇帝赐其仿宫廷建筑形式营建“五凤楼”(现叫合一堂,为王氏宗祠)。

历溪村游记 

宗祠的仪门屋顶四角上翘,饰有鱼鳞图案,并呈鱼尾状,由4条脊背相连,宛如1只老凤携带4只雏凤鸣翔九天,五凤楼之名由此而来。

相传嘉靖皇帝念王琠医治太子有功,便御赐一对汉白玉石鼓给王琠,这更是给祠堂增添了几分威严与神秘。这对用汉白玉大理石雕琢的抱鼓石,安置在仪门前,两面石鼓及基座都是用完整的汉白玉石雕琢而成,高浮雕图案,正反两面均为吉祥物,美妙绝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历溪村游记 

仪门前的汉白玉石鼓。据说全国仅有两对。

历溪村更吸引人的是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迷人的自然风光,村子位于历溪坞口,群山叠嶂,远眺牯牛降主峰清晰可见,晴时山峦壮丽,雨来云雾朦胧,如同巨幅山水画卷。这里植被丰茂,村中大树遍布,有的古树有数百甚至千年历史,挺拔伟岸,郁郁葱葱。历溪河绕村而过,亦给小村增添了不少景致。

历溪村游记 

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樟树,要六个人伸开双臂同时环抱才能合拢。

历溪村游记 

 历溪村游记

墓后古木参天,蔚然成林。由众多古树组成的树林,是这里最具魅力之处。

除了古桥、古祠、古树……之外,村中有很多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房屋,也很具有特色。由于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这些建筑已显破旧,但却能从中读出很多沧桑之感来。不知道开发商介入之后,历溪村是否还能保存现有的古风古韵。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略感遗憾。不过我们发现了一个徒步攀登牯牛降(大历山)的线路,就是从历溪村出发。

 

相关文章连接:

环砂村游记

深秋再访牯牛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