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领会课改精神 深化课堂教学(10)

(2007-11-13 14:38:27)
标签:

教育杂谈

研究性学习

研究型课程

分类: 课程教学

——解读《关于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实施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1

 

前面学习了《改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从本周开始,谈一谈有关《关于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实施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学习体会。

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型课程的建设,提高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质量,加强学校对研究型课程的管理,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下简称《课程指南》)的要求,并为认真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的精神,提出以下关于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意见。

这段话介绍了《意见》出台的背景。

    一、正确认识课程定位

研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它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相结合,共同担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

这段话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研究型课程的定义。

作为一门课程,一定具备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个要素。不过和学科课程相比,研究型性课程的这三个要素有自身的特点。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授知识、启迪思维,而是追随学生的探究思路,在他们学习活动的几个关键点上给与点拨指导。从学习内容来看,不是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在观察和体验自然、社会、科技、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对问题可能答案的猜想、设计的探究步骤以及获得问题的解决,包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方法的和魅力和价值观等的提升。从学生来看,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确定是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的,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方法是由他们来掌控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出自主学习的特点,体现出类似于科学家探究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上海的研究型课程和全国的“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相同的。

二是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上海市的中小学课程方案按照课程的功能,将整个课程体系分成三类课程,分别是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共同担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

其中,基础型课程主要对应《课程方案》中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整体要求在学校课程中的体现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拓展型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可选择性的时空。研究型课程重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在复杂的现实问题中做出抉择、学会判断和反思,强调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应用。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看,研究型课程更加关注培养学生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研究型课程是国家规定的限定选修课程,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各年级都必须开设研究型课程,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学校要按照《课程指南》的规定和要求落实课时,不得将研究型课程的时间移作它用。

这段话介绍了研究型课程的定位和实施要求。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理解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分类的概念。

所谓的课程结构,就是对学校课程设置类型的整体规划。比如说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就是一种课程结构。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课程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的两种类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的两种类型。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是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区分的两种类型。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的三种类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看,研究型课程属于经验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研究型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看,研究型课程属于选修课程;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研究型课程属于国家管理、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限定选修”的含义是:每个人都要选择修习这门课程,但课程的具体内容、修习的方式等,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有很大的选择性。这也就是所有学段的学校都要开设、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原因。

《课程方案》规定,小学阶段的研究型课程每周1课时,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研究型课程每周2课时。学校可以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开课,也可以分解到每周的学习之中,但不得移作它用。

    研究型课程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大空间,校长和教师要提高课程建设的意识,明确研究型课程建设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之一,注意在分析学校情况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使研究型课程建设具有地方和学校的特色。

相比于学科课程,研究型课程有很大的自主性,也给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但要真正把这门课程建设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校要有整体的规划,教师要改变教学的策略,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要进行深度的挖掘,还要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建设相融合,这些都体现在学校领导对课程的领导力上。《意见》要求校长和教师要提高课程建设的意识,就是希望学校校长要提高课程的领导力,教师要增强课程的执行力,确保研究型课程在学校的顺利开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