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受了一项“苦差事”

(2007-11-01 17:06:35)
标签:

生活记录

分类: 我的心情

从本周一开始,连续两周在上海市的各个区县奔波,担任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俗称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评委,深入到学校里去听课评课。

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是一项有着20多年历史的传统教学比赛,所有学科的中青年教师都可以参加。比赛4年一个周期,每年有45门学科进行比赛,参赛者都是在区里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因此整体的水平很高。最近几次物理学科的比赛分别在1999年、2003年、2007年举行。1999年的这个时候,我作为一个参赛者,首次参加了这一教学比赛活动,对它有了深入的了解。2005年,我被聘为这一比赛的拓展型课程的评委,对评委工作有了具体的体验,这次被聘担任物理学科的评委。

教学评优的评审,不是把参评的教师集中在某一个学校里,通过借班上课的方式进行比赛,而是评委深入到各个区县教师所在的学校,根据他们正常的课时计划前去听课,然后对教师的教学作出评价。因为上海市有19个区县,每个区县都会派出高中、初中23位教师参加评比,因此评委的工作量非常大。每个学科参加评审的评委们都分成两个组,每组每天走一个区县,将这个区县推荐的教师的课全部听完。这样算下来,一定需要两周的时间。

每天赶往各个区县,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我们第一天出门,在去学校的道路上就花费了近3个小时的时间。为了能够赶上学校里安排的课,我们常常需要在早晨6点不到就起床,匆匆忙忙地出门。下午300左右听完课后,还总是要赶回到自己的学校,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才能回家。听课也不容易,虽然每天大多数只要听两节课,但这不是泛泛的听课,要全神贯注,理解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对课堂节奏的掌控、对教学氛围的营造、对课改理念的解读等方方面面的做法,力争给教师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所以几天下来感到还是很吃力的,累的腰部都开始酸痛起来了。

这项活动是由市教委教研室具体负责的。在评审活动开始之前,市教委就特别告知各个区县的教育部门,不要给前往的评委送礼品、有价证券甚至现金,不要宴请各个学科的评委。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些评委们,不要接受区县的宴请和送出的物品,以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教委为了不让评委们为难,对那些评委实在推不掉的有价证券、礼品等制定了上缴登记制度,有专人负责收缴,不过据说最近几年在评审过程中已经没有评委前来登记上缴了。每天的午饭标准规定最高不超过10/人,由参赛的学校负责提供,市教委最后统一和区县结帐。我参加了两次的评审活动,感到这样的做法确实很好。学校可以一门心思地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精心准备,努力提升课的质量,不必为如何在赛场外化功夫而费神;评委也可以一身轻松,省去了推来推去的客套,也不会因为某些学校送了礼物而造成自己的心态有些失衡。

参加比赛的教师,都要按照规定完成“四个一”的工作。即完成一份教案,撰写一份教学说明,上一堂课,进行一次说课和答辩活动。所以教师的任务也不轻松。在参赛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从教学设计、教案、实验、学生活动……等各方面进行精雕细琢,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掂量情景的创设是否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提出有没有让学生的思维聚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在学生身上得到了落实、知识的应用有没有起到深化认识促进思维的目的……在课后的反思和答辩之中,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明白评委提问的主旨,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科素养给与简短明了的回答。有人曾这样说过,上一次课脱一层皮,虽然有些夸张,但老师的辛苦还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这样的教学比赛,对提升教师自身的水平还是很有帮助的。仔细想一想,一个学科的所有课程总共有多少节呢?如果我们的教师每个学期能够上出12节这样的精品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有一批精品课,如果全教研组的老师都能有一些这样的精品课,并且能够资源共享,这样的教研组还有谁敢小视呢?

一项“苦差事”,一项对参赛教师和评委都很有意义的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