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领会课改精神 深化课堂教学(06)

(2007-10-16 08:13:08)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课程教学

——解读《改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06

 

五、努力整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辟了新的途径。

    当我们走进21世纪的时候,会骤然感到信息时代带来的压力。全球一体化正在由一个概念变成切实的行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速度日新月异,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了文本、声音、图象、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和传递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不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这要求我们教师首先从观念上要认识到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加以实践。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大约要经历这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提高师生的计算机素养;第二阶段,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或者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第三阶段,开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传媒为基础的课程。我校的《劳动技术》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第四阶段,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最终要达到的就是第四阶段的要求。从现实的情况看,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依然处在起步的阶段,部分教师对电脑还有排斥心理,不会使用;很多教师仍然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一改革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要实现物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构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DIS等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平台。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使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资源;适时、适量、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发挥计算机网络提供资源和交流信息的优势,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交流活动。

这里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1.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2.教育的本质: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传递,信息技术由于揉合了多种媒体,在文化传递方面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特征,是信息时代教育载体的必然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缘由。

3.整合:是把不同的事物或者物质组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沟通、资源共享发挥最大价值的过程。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物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整合不同于“混合”,整合需要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物理教学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是实现整合的前提。当然,有了平台不等于实现了整合,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这一平台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通过创设“情景——问题——探究——应用”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实现物理知识的建构,才可以说整合。

在起步阶段,整合的要求不能太高,但要有整合的意识,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融入信息技术,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和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开展科学探究的活动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丰富整合的方式。当然,还要避免花架子,要从“不可替代”的角度去思考整合。

有了完备的信息技术平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除了用传统的实验手段外,就可以用DIS实时采集信息,自动处理数据,迅速得出结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校园网,展示一般常规实验无法看清的物理过程,如微小现象的空间放大、暂态过程的时间延缓;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进行的实验,还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以虚拟的仿真实验来展示或演绎理想化的物理过程;也可让学生通过因特网搜索有关的资料,如科学家发现或创建某概念、得出某种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些概念、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等,使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能够获得亲身体验,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领略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体会物理概念、规律与生活、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DIS实验,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开展的实验探究学习活动。这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对应于前面介绍的第三阶段,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整合实践。教师在设计DIS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DIS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便捷、快速的特点,让DIS采集得到的数据和得到的图线成为学生深度探究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实验设计思想、误差分析、实验改进等方面的深入思考,提高教学的效益。

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仿真实验室等,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给很多自然界中难以观察到的现象提供了多种方式再现的可能。比如说细微的现象或者微小物体的放大、稍纵即逝的物理现象的慢镜头回放、实验室或者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录像展示等等。这种再现,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直观的印象,有利于物理情景的创设和物理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时空。学生通过在这些媒体上的搜寻,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资料,并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相互印证。这样的学习途径还带来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当然,要做好这样的工作,教师自己首先要精心挑选相关的网站,或者自己建立一个专题性的学习网站,让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不能采用放羊的办法,反而将学生误导到网络中去。学生需要实践,需要通过实践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但这种实践一定是教师精心指导下的实践。

为了使信息技术真正溶入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增强信息意识,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驾驭信息技术、营造信息环境以及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合学校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具有个人风格、能整合信息技术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整合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教师树立起整合的观念,增强了信息的意识,才有可能产生与之相应的教育思想。任何技术的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教育现代化并不会自动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最优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物理教师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需要用“整合”的理念去审视和指导物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果说信息技术是“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若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等着物理教师们去探索、去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