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121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评价教研组的工作

(2007-10-12 10:59:44)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教育杂谈

分类: 课程教学
 

    这些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如何评价一个教研组的工作。我在想,一个教研组工作的好坏,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

    第一,教师的师德。我们不要求每个老师都成为完人,都成为别人的楷模,但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要求不能突破。教研组有责任提醒每一个组员,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坚守师德的底线,向师德标兵和岗位能手学习。教师个人的师德修养是和教研组的环境氛围有直接的关联的,教研组不能将其视为个人行为而撒手不管。

    第二,教研组工作的常规要求。像教研组每个学期的计划、总结,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记载,是否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评课的任务,备课活动以及作业的处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和评价,试卷的编制和测试等等,虽然是一些基本要求,但也能从中反映出教研组及其组员对待工作的态度。

    第三,教研组开展的教学研究工作。这一点应该成为评价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研组每个学期有没有针对组内教师的现状而开展的、为促进教研组全体成员专业提升而设计的专题研究活动。这些研究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比如说,如何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现在很多教师还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如何选择和取舍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如何对现在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让教材适合本校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思维为核心;如何制定适合学科的教学评价量表;……专题研究活动,是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有效途径,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很重要的帮助。

    二是教研组每个学期要开设一定数量的教学公开课。虽然新课程非常强调“常态的课堂”,对现在流行的公开课的反复试讲、失去自我等现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开课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便捷阶梯。为了准备公开课,教师自己、教研组群体对这一节课的关注度比平时高了很多,思考也比平时深入了很多,因此所得到的感悟和体验也会比平时的一节课要高很多,何况还有机会得到教研员以及外校专家的点拨,可以拓展教研组思考教学的视角。

三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汇编。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个人是如何思考的,新课程是如何要求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怎样的,我们是如何融合这三个方面的因素设计教学的流程的,在课堂上出现了什么样的新情况,教师又是如何处理的,最后的教案以及教学反思等等,这些都需要很认真地进行记录和整理。这是非常重要的成长个案,如果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能积累23个这样的案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上成极品课,这样的教研组又有谁敢小视它呢?

第四,教研组的科研课题。每一个教研组,在一段时间内都应该有一个以上统领本组教学研究工作的科研课题。通过科研课题带领全组教师关注教育研究工作。要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申请一些子课题,通过不同方面的分解研究,为组内的总课题提供案例和经验。教研组科研课题的建立,要立足于本组教师的实际,要和本组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做教学和科研完全分离的“两张皮”之类的事情。科研课题也是促进教研组内全体组员团结协作的主渠道之一。

第五,要有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的策略和措施。我们现在处于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途径等方面和几十年之前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重视责怪社会给孩子的诱惑太多,而应认真思考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如何把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科教学的助推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关键不是硬件的整合和软件的应用,核心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