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课程教学 |
接着昨天的话题,再谈谈物理教学研究的任务。
开展物理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1.深入研究物理课程
研究物理课程,首先是要研究《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培养课程内容综合能力。课程方案指出:“上海市十二年一贯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其中限定型拓展课程主要由综合实际学习领域的学校文化活动与班团队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以及国家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组成,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这就决定了实践“二期课改”的教师,不能是只关心物理学科教学方法的“教书匠”,而应当成为“教育设计师”,能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和综合中小学课程。
研究物理课程,其次是要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要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熟悉物理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意见,并且能对这些方面作出自己的理性认识、提出个人的见解;了解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并能对其科学性、可行性作出评价;了解课程标准是如何通过有效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STS等方面的教育,达到课程内容综合、整合的效果的。
研究物理课程,第三是研究“二期课改”的新教材。要研究新教材是否全面的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否真实反映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要求;要研究新教材内容选择的量和难度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是否符合教育心理科学的规律等等。
2.完善物理知识结构
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了现代物理知识的观点、思想和方法;精通普通物理和中学物理知识(含实验的基本物理思想方法、实验技能);明确某一物理知识在物理学整体中的地位,包括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含所采用的观点、思想和方法);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含数学表述),明确其在生活、技术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物理学的任何知识,都必然涉及实验基础、逻辑体系、数学表述、思想方法、应用价值五个基本因素。始源于伽利略,奠基于牛顿的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正是由于找到了实验、逻辑思维和数学的正确结合途径,才得以成为今天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伟大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由此可见,思想方法在物理知识中具有本质特征,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或逻辑结构难以胜任的。完善物理知识结构,首先就是要意识到思想和观点在物理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思想和观点不仅对科学发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会对科学的学习和学习科学的人的创造性产生有益的影响;要把现代物理知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作为丰富自己物理知识结构的首要内容,并在教学中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讲出自己的体会,使静态的知识达到动态、发展的境界。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物理教学研究的目标,也是教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身心素质的持续成长过程。前面我们已经指出,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四个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获得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三个要素是不能忽视的。第一,教师个人的经历与经验。每个教师都有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这其中获得的个人发展的体会和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第二,学校的生态环境。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影响很大。第三,有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研究活动开展的好,也是一种文化,对教师在岗位上提升专业水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二期课改”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突出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教师本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师是有差距的。
开展教学研究,每个教研组、每个教师都应改将学习方式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案例学习、亲身实践等途径分析学习方式的改变给自己的教学带来的变化,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例如原来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等途径,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和练习册中提出的问题。而探究性教学的具体步骤是:提出问题;进而猜测和预测;收集事实依据;得出结论和解释;反思评价;报告与交流。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是学习过程变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设计恰当的探索活动;要设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富有个性;要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难以胜任这样的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