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课程教学 |
昨天局里召开“名教师”建设工作汇报会,对三个区级名教师培养基地的工作进行评估,并请市级名师培养基地和高研班的主持人介绍经验。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名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我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一批上海名教师如于漪、黄玉峰、金志浩、顾鸿达……等人进行琢磨,我对从书本上认识的一批全国名教师如李镇西、李希贵、李吉林、张化万、刘彭芝……等人进行分析,发现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出名教师的特征,他们都是非常个性化的,对某些教育问题的看法是不完全一致的,对一些教育现象的处理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却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我觉得,名教师之所以“成名”,有这样几个共性的特征:
1.课上的好
名教师都是在课堂里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不是通过各种培训班培养出来的。现在所办的各种“名教师”培养基地,更多的是让那些有可能成为“名教师”的教师,通过基地尽可能多的了解现在的名教师当年时如何成长起来的,成长起来之后又是如何“永葆青春”的。从中给学员们以启迪,激发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发奋锤炼内功,立志成为一个“名教师”。
中学里的名教师,几乎无一例外课上的好。听他们上课,感到是一种享受,一种美的熏陶。课上的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大体有这样一些特点:
热情、友好和幽默。热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所教专业有兴趣并融入其中;二是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而要给学生建立一个支持性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有教育益处的环境,教师的友好和幽默是一个重要因素。
博学和自信。一个好的老师,绝对不是那种只会在所教学科里面做文章的人,他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研究,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能将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学生学习心理学等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一个好的老师能够通过他对学科的理解、他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以及他平时的言行,表达出他的自信,并获取学生的信任和敬佩。
期望、鼓励与支持。好的教师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他认为学生在他的教育下都能掌握所教内容,而他也有能力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会。同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他会不间断地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使学生有归属感,帮助学生达到所期望的成功。
2.理说的清
这里所说的“理”,专指对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提炼和挖掘。一个名教师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有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
我记得05年申报特级教师的时候,要我总结提炼自己的特色,当时让我为难了很长时间。自己的特色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特色,特在什么地方?虽然总结的很辛苦,但我还是明白了一个道理:特级教师不是名教师。
知道了自己的特色还不够,还要将这一特色加以提炼和概括,并让教育同行们理解和认可,那才真正成为了自己的特色。比方说提出要“做最好的自己”的李镇西,有人称他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对他的特色的一种认可。比如说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进一步深化到“情境课程”,“情景”二字就是李吉林的标志和特色。
通常情况下,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是多年实践探究的结晶,这就意味着一个年轻的教师是较少可能成为一个名教师的。探究的路径也不可能是一条直线,总要经过许多迂回曲折的历程。此外,特色还是需要不断地通过报刊杂志或者出版书籍进行论证、推广的。除了英雄事迹或者恶意制造的各种事端之外,很少有一夜成名的,特色更是这样,要通过不断的著书立说,让别人逐步认识和了解自己。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及时的记录、整理,发表阶段性的成果,提炼自己的特色。
3.面铺的广
虽然说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个体性,他的教学风格很难加以模仿,但不可否认的是,名教师的成长经历、他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通常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一个名教师之所以出名,他能够指导更多的教师,他的徒弟的覆盖面很广,他的教育理念的“信徒”、“追随者”很多,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虽然我是一个物理老师,但我对语文学科的一批名师非常熟悉,就是因为我认同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的人文说、李吉林的情景教育……,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特色,可以迁移到物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来。他们在基础教育语文教育领域都是相当当的人物,他们的影响力能够延伸到其他学科中来,应该是覆盖面广的例证了。
在中学物理领域,我比较关注浙江的几位物理特级教师。吴加澍关于物理科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姜水根关于科学和人文的研究……,都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他们都是浙江省的名教师,但通过自己的著书立说,已经将自己的影响力覆盖到了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