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择校要慎重,切忌盲目跟风

(2007-07-17 16:32:18)
分类: 我的心情

每年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和不少校长都感到压力很大。

孩子没有考好,被录取在一个家长不满意的学校里。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四处托人找朋友,联系名校借读事宜。

学校的校长在这个时候被也各方面涌来的电话、拜访搞得焦头烂额。有的人上来就自报家门,说自己是××部门的,要求能安排一个孩子进来借读或者放一个孩子出去借读,好像这个学校就是他们自己家开的那样;有的人过来说,我和你的上级某某是好朋友,现在我有一件事情要麻烦你……好像这件事情如果要是不给他办好,上级就会罗列罪名、横加指责似的;有的人转了好多个弯,找到了认识学校领导的人来通融,但当问起帮忙的孩子的具体情况时,却什么也说不上来;有的人则有打持久战的姿态,每天到你办公的地方和你理论一番,似有不得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还有更多的人则苦于不认识人,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孩子铺设一条更好的学习道路而心情不畅。……

去年的 78,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放在博客中,题目叫“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其中重点谈了学生借读的事情。在此我想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不存在考试失常的问题,考试失常只是个别学生才有的行为。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和估计,中考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心中所想的目标,就认为是自己的孩子发挥失常了,认为自己的孩子进入一个普通中学不利于他的成长,想方设法也要让孩子进入“名校”。其实这是家长自欺欺人的一种表现。

对于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说,中考成绩很能反映他们在校的学习状况,至少是很能反映他们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的发展状况。家长首先要从孩子的成绩中发现他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来规划孩子下一步的学习。

第二,上海的高中招生,和外地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这是一种“切蛋糕”式的录取方式。家长根据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主要是历年来的高考成绩)来确定学校的排名,填报自愿的时候,从高到低依次填写,录取的时候也是按照这样的序列,一块块地将“蛋糕”切出来,分给各个学校。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很不公平的招生方法,因为它将各个学校的生源水平人为地呈台阶型分布,起跑线都不一样,要让学校之间开展教学竞赛是很困难的。但是这样的招生制度也造就了一种现象:生源不同使得各个学校的教学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我们学校的教师用我们熟悉的风格去教学生,可以让绝大部分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市重点的学校用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实施教学,也让绝大部分的学生进入了高等院校。每一种教学风格和学生的整体水平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你考上了区重点,用区重点的教师来教,通常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让市重点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方式来教,孩子大部分情况下会感到很吃力,高中的三年一直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弦绷的太紧了,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让他感到始终低人一等,产生很强的自卑感。如果这种现象产生,对孩子的影响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第三,如果要择校,最好跨度不要太大。比方说,一个孩子今年考了510分,在我们区里能够进入一个普通的高中,家中如果想尽办法,非让他进入一个市重点高中,那跨度就太大了。很多孩子择校进入了“名校”之后成绩一直不理想,跟家长的抉择是有关系的。跨度大,表现在孩子和正式录取进入“名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距大,表现在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正式录取的学生差距大,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大,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孩子去适应的,但是“名校”对学生的知识要求本身又比原来地学校难度高,孩子光忙这些就常常顾此失彼了,怎能很好地适应呢?

择校还要分析这个学校的特点,看是否能够弥补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的缺陷。如果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选择一个管理比较严格、善于“盯”学生的学校就可能有利于自己孩子的成长;如果自己的孩子某一学科比较薄弱,那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最好看这所学校的学科教学是否有特色,是否能有利于孩子学科方面的进步……

择校要慎重,千万不要把择校看作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一件事情,要静下心来分析孩子的现实状况,理性对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