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与教育科研

(2007-07-03 12:32:03)
分类: 课程教学

    今天的校本研修有一个专题是关于学校的教育科研方面的。我校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相比,相对比较薄弱,但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了不少的起色,可能我们的老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我就“教师与教育科研”这个话题和老师作了如下的交流。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

1、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通常通过以下三方面的途径来实现:一是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二是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像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校本研修、读书活动等;三是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活动。这其中探索性实践和教育科研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我给大家举了一个事例,是我指导一位教师开设教学公开课——“共振现象”之后,关于这节课的反思和研究。这份研究报告被选为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校本教研现场会上交流,并获得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任课教师的教案还被收入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案例集之中,我的研究过程也被市教科所认可,作为他们进行教育科研培训的经典案例之一。

2、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教学、学习和科研是兼容的。

1)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不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专业内涵,而且使得教育工作需要成为、并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专业工作;

2)学习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得来自专家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现实背景下怎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

    3)研究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找解决教学问题对策的学术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载体,教师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是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学习。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教师科研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

3、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目的: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

方法: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

形式:以项目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

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条件: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

关键:发现问题,聚焦问题

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行为改进

二、适合中学开展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是一种现场研究。作为研究者,不管是教师还是科研人员,都必须亲临现场(学校、教室、课堂),感受现场。

2.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实践者,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3.行动研究是一种合作研究。研究者可单枪匹马,但更需要合作,需要通过合作组成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各司其职,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互惠互利,形成整体合力。

4.行动研究是一种循环研究。一般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

5.行动研究是使教师学会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批判性反思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问题,形成主题,检查和判断价值。

6.行动研究是使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生产者的过程。

行动研究的六个步骤:

1.发现问题。

2.初步研究。成立由专业研究者、教师和行政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小组成员尽可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各人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以作为拟定总体行动计划时的参考。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也是行动研究各个步骤得以落实的蓝图。

4.制定具体计划。

5.实施具体计划。这是落实具体计划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每一步行动结束后都需要对行动结果作出评价,并依此对前面的设想和计划进行修改、调适。

6.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所作的总结,也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环节。

()案例和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关于案例,要明确:

1.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必须具备这样三个基本条件:

(1)这个事件必须是真实的,是在现实生活或者说是在自然情境中真实发生的。

(2)这个事件必须包含有一个可多个疑难问题,最好还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思考一下如果自己遇到同样或类似的事件将会如何应对。

2.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四个条件:

(1)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2)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清楚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身上发生的?这些时间、地点和人物有些什么特点?使读者能明白你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特定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讲述故事、讨论问题的。

(3)要有鲜明的主题。

(4)要有完整的情节。也就是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那些片断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是不能作为案例的。

3.所有的案例都是对事件的描述,但并不是所有对事件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在写作方法上主要以描述为主。要求:

一要揭示出一定的矛盾冲突。有了矛盾冲突,事件才能发生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要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思想、感情等,要能反映出人物的复杂心理,关注他们的困惑、焦虑、渴望等,这实质上也体现了案例的一种人文关怀。

三要有具体、生动的情境描写,尤其要把事件发生的过程、人物的对话及感情变化作一番具体、生动、明确的描述,而不能作一些大体上如何如何的笼统概述,更不能用一些抽象化、概念化的文字,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弄得像一份份产品说明书。

    我给大家举了一些事例,说明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具体实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