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暑期校本研修活动

(2007-07-01 12:39:19)
分类: 校园一瞥

根据教育局的安排和我校的实际,我们确定 713日为我校的校本研修时间。在这三天内,全校的教职员工将带着问题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在培训的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然后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共识。

学校对三天的培训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设计,其中包括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管理软件的培训和学习、电子白板使用方面的培训以及电子白板和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研讨,有德育方面的专题研讨会,有科研工作的推进会,还有外聘的专家关于“二期课改下的教师作为”方面的讲座。

朱慕菊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学校发展的动力产生于学校自身,来自学校对现状和改革目标的理性认识,来自于校长和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人、作为专业工作者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学校发展的能力来自于本校的工作团队,来自于对学生发展、教育科学规律的不懈研究和执着追求。”校本研修正是这种追求的助推器。

“校本研修”就是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进修合为一体所形成的体系,是课改背景下重构教育管理制度的思考与探索。对教师个体来讲,学校要努力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对教师群体来说,搞好校本研修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管理“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它可以通过“学习型组织”来完成。

记得在05年下半年初到建设中学不久,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做的第一个讲座就是“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这个角度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现在回头再看这个讲座,很多内容仍然是很实用的。现在将当时讲座的要点摘录如下:

1.什么是校本教研?

这里需要界定三个概念:

1)研究。大体上有两类研究:

一是揭示规律、深化认识的研究,这实际上是一种理论研究;

二是解决问题,改善实践的研究,这实际上是一种实践研究。

2)教学研究

就是以教学为对象开展的研究。大体包括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两类。

    3)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有以下几个特点: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实践性是教师研究的最根本的特征。对教师而言,不能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2.怎样开展校本教研?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1)自我反思

    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包括:在实施课程之前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在课程实施后的反思等等。

经验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机制。经验+反思=成长。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互助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被看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要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领域,其中尤其要加以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要努力做到:各抒己见,自圆其说;观点交锋、讨论争鸣;不作结论,各取所需。

3)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的实质: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是两者之间的对话、互动。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盲目、被动;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同水平的重复。专业人员是科研的先行者,有优势,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的引领和学术的支持。离开专业人员的引领,校本教研会具有低水平反复的危险,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

专业引领的形式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以教学现场指导为最有效。

    3.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

    不同的教研组,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开展校本教研的方式和方法应是丰富多采的。但从宏观的层面看,还是有许多共性的地方的。常见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活动的基本流程如下:

发现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制订计划——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

修改方案——结合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再次实践——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再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并注意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方案相吻合。若差距比较大,还需进一步修订方案,并进行第三轮的实践。

总结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这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