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尔滨印象

(2007-06-11 22:08:09)
分类: 旅途随记

    昨天傍晚到今天上午,我们忙里偷闲,去了几个一直被传唱或介绍的地方,对哈尔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今天中午又和这里的部分校长做了沟通,下午乘坐东方航空的航班返回上海,结束了本次的哈尔滨之旅。

 

    1.松花江

        松花江水波连波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这是我唱卡拉OK的时候经常会点唱的一首歌。到了哈尔滨,肯定要到松花江畔看一看。昨天傍晚,我们乘车来到斯大林公园——这个位于松花江南岸的“江畔公园”(有点像上海的外滩公园),一睹松花江的风采。

    我们站在防洪纪念塔的位置看松花江,宽度2000多米的江面,大部分都裸露着沙砾铺就的河床,平整的床面成了市民释放风筝、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靠近太阳岛的那面,有大约500左右的江面,江水流淌着,但已难以找寻这首歌里所唱的那种韵味了。我们一直走过河床,来到江面旁,和松花江水进行了一次零距离接触。

哈尔滨印象

   

    2.防洪纪念塔

    整个斯大林公园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向两边延伸而去。防洪纪念塔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而闻名,同时也是哈尔滨的象征,是为了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两次特大洪水而建立的。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塔下阶标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标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哈尔滨印象

    让我感兴趣的是这样一批特殊的哈尔滨市民,他们提着自制的水桶和水笔,在防洪纪念塔的平台上“挥毫疾书”,那犹如“昙花一现”般优美的书法作品让人赞叹,也让人品味着哈尔滨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

哈尔滨印象

   

    3.中央大街

    和防洪纪念塔正对的这条大街非常有名气,那就是中央大街。这是一条类似于上海南京路的步行街,被誉称“哈尔滨第一街”,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那沿街一排排为人画像的“艺术家”地摊、徜徉在石头地面上的一群群人流、座满了人的小吃大棚、设摊比拼才艺的歌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条街始建于1898年,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真是不多见啊。

哈尔滨印象

    朋友介绍说,到了中央大街,一定要吃一次马迭尔酒店生产的冷饮,这种“裸体”的冰棒味道不错,在外地已经很少见到。到华梅西餐厅品尝西餐也是不能忘记的。坐在华梅二楼具有“克里姆林宫”风格的餐厅里,吃上一次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西餐,感觉很好!这里的西餐质量不错,价格也比上海的便宜,值得品尝。

    晚上走在流光溢彩的街头,真有点进入异国他乡之感。

 哈尔滨印象

   

    4.圣·索非亚教堂

    这个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的教堂,于1923年动工,1932年建成,是哈尔滨及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被东正教徒奉为圣地。

哈尔滨印象

    该教堂基本属于拜占庭风格,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金色的十字架与红砖绿瓦相辉映,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碧蓝的晴空下,白云映衬着古红色的砖墙,墨绿色的穹顶,呈现出庄严,肃穆的姿容。

    正是由于教堂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它不但成为我国的建筑珍品,而且声名享誉世界。

   

    5.东北虎林园

    今天早晨,我们一行来到东北虎林园,观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这个林园建园的时间有一阵子了,里面养了不少的东北虎。园区的设计有点类似上海的野生动物园,分成9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散养着不同年龄的东北虎。

    一般地动物园都是动物关在笼里,人在外面欣赏,我们这是自己关在车里,去看那些悠然自得老虎,不知道是我们看虎还是花钱让虎看我们。为了提高观赏性,开车的司机一直鼓动车上的乘客购买鸡、鸭、羊之类的动物喂虎,我们发现在这炎热的天气里,老虎也变得懒洋洋的,投给它们的鸡鸭,有时都懒得吃,一群老虎群聚在一起,一个老虎逮住了一只鸡,其它的老虎就无动于衷了,这是否和老虎喜欢吃独食的生活习性有关?

哈尔滨印象

   

     6.太阳岛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

        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

        带着垂钓的鱼杆

        带着露营的篷帐

        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郑绪岚的一曲《太阳岛上》,让太阳岛红遍了大江南北,我就是在这歌声之中认识太阳岛的。我心中描绘的太阳岛和现实中的太阳岛自家爱你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这是我一直想搞清楚的,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肯定不会错过。

哈尔滨印象

    太阳岛其实不能称之为名副其实的岛,他的北面现在并没有水,据说只有丰水的时候,才自然形成岛屿。现在人们在岛内进行了“引水、截水、蓄水”的河网水系改造,使得太阳岛核心区域成为一个“真岛”。据说太阳岛是19世纪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而被开发利用的,当时曾一度成为欧洲侨民避暑度假的场所。每逢假日,他们携带家眷,在此“野餐、野游、野浴”,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生活习俗,一时间作为一种时尚,成为太阳岛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这就是太阳岛早期的“三野”风情。

    哈尔滨这几天的天气节节看涨,昨天不过32℃,今天又升高到36℃,在这样的高温下游览太阳岛,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太阳的力道。现在的太阳岛被政府整修成了一个公园,里面绿野繁花,白沙碧水,是当地人假日休闲的好去处。不过我们没有时间,只是坐在电瓶车里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门票和电瓶车倒花费了45元,有点不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