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哈尔滨讲学

(2007-06-10 14:14:02)
分类: 旅途随记

黑龙江省教育厅在哈尔滨举办“黑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其中给我安排了半天的任务,给500多位全省各地的高中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以及分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教研员介绍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情况和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

昨天中午,等儿子物理学科的高考考试一结束,我就直奔浦东机场,乘坐东方航空的航班,在空中飞行了2小时40分钟,于傍晚时分来到了哈尔滨。

我对哈尔滨是有一份感情的,因为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有一份支持鼓励的力量就来自这里。1985年我刚从大学毕业,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订阅所有和中学物理有关的杂志,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物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与我相识的,当时这份杂志还是双月刊。我对杂志里发表的文章看的很仔细,还经常从几种杂志中选编其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内容,用手工刻写的办法刻制成蜡纸,分发给学生阅读,我自己也在其中学到了很多。

1986年,我加入了《中学物理》杂志的通讯员队伍。除了杂志的内容之外,还不定期的给我邮寄一些内部参考资料,以及全国各地的会议信息。我由此开始,在《中学物理》的引导下,参加了多个全国性质的教学研讨会,结识了一大批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方面的老前辈,比如雷树人、阎金铎、乔际平、续佩君、赵凯华、刘炳升、罗星凯……等,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科教育思想,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哈师大《中学物理》杂志搭建的这个物理教育平台,给我插上了在物理教学领域展翅飞翔的翅膀。

说来也很奇怪,从结识《中学物理》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但我还从来没有到哈尔滨来过。昨天傍晚在宾馆入住之后,省教院的谢老师为了让我能对哈尔滨有一个概况了解,特意安排我到这里的标志性建筑——亚洲第一高的钢塔——“龙塔”中间186米高的旋转餐厅吃自助餐,同时俯瞰哈尔滨全景。这真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我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对哈尔滨的整体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了。

我们上塔还有一个抽奖的机会,我伸手一摸,摸出来一个三等奖,看来“运气”不错啊,奖品据说是专业资深画家的亲笔作品,可惜我自己不大会欣赏绘画,就将这奖品放弃了。我想,能摸到奖本身就已经很快乐了,不要让这些对我没有用的字画充斥我的行囊,徒增我的烦恼。主持抽奖的工作人员送给我一个中国结,小巧可爱,我笑纳了。

这几天哈尔滨的气温逐渐上升,昨天一到哈尔滨太平机场,就感到了一股热浪,今天的气温就更高了,最高温度有32℃。我上课的时间安排在上午的8001130,会场的音响效果不是特别的好,而且还没有空调,负责会务的通知特意放了一个电扇对着我吹,就着样一个半天讲下来还是汗津津的。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参加学习的这些老师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大家依然非常认真,听课非常专注,笔记记得也很认真,偶尔我翻PPT的速度快了一点,下面就会有一阵的叹息声。因为音响不好,后面听课的老师非常着急,他们不断地给主持会议的省教研员递条子,要求改善音响效果。后来我干脆将话筒拿在手上,以保证讲课的质量。

我在讲课的时候,用了很多学生和学校实践方面的案例,有不少是最近一段时间内在我的学校和周边学校里发生的课程故事。我个人认为,理念层面的学习,老师们已经在各个层面进行了很多次,他们对新课程的理念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我们知道的好要多。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理念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贯彻。我希望能给老师们提供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和策略,让他们在遇到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的时候,知道该如何去指导、如何去实践。

昨天在“龙塔”观看哈尔滨的市貌,没有发现那种很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就有点纳闷,经询问才知道,那具有异国风情的建筑,都集中在中央大街附近。今天下午,我将抽时间去一趟,实地感受一下哈尔滨的绰约风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看高考作文
后一篇:哈尔滨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