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校园一瞥 |
前两天在哈尔滨,和当地的老师们接触的过程中,对他们积极主动地交流沟通的意识印象很深。对会议的组织、对专家的报告、自己的感受……每人都能够滔滔不绝,显示出他们对这次培训的重视和认真。
我咨询了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他们告诉我,这是黑龙江省组织的有关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次省级培训。为了把这件事情组织的好,此前他们就给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印发了一组培训思考题,让老师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边听边尝试回答问题。我想,每个老师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自己的脑海里一定是有自己的解答的,几天的培训,又给老师们提供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机会,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最初的想法和专家、同伴的理解之间的差异,这些发现就是感悟,感悟多了,说起来也就能够头头是道了。
会议的组织者通过编制思考题让老师提前介入,是促使老师们深入思考的基础,有了想法和感悟之后,还要及时地表达出来和同伴进行分享,才能更好地发挥培训的作用。换句话说,既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还要有主动交流积极沟通的意识。
我由此想到了平时学校里的工作和生活。绝大多数的老师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但有一些老师明显缺乏与他人主动沟通交流的意识。每次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只要组长不点名,自己绝不主动发言;对学校的工作有不同的意见,宁愿私下里嘀嘀咕咕,决不去和相关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和班组的其他同事发生了矛盾或受到了委屈,常常一个人憋在心里,长时间心情郁闷……由于不能够主动沟通、积极交流,使得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自己还常常觉得失落,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使得正常的学校工作安排因为个别老师的理解偏差,在私下地议论中变了形走了样,莫明其妙地给部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影响;使得个别人之间的一些小误会、演变成大矛盾,在工作中总是和别人对这干……
我反思自己,感到也是一个不是特别善于和别人主动交流沟通的人,这可能和自己的性格特点有关。西方的一些国民相比,中国人整体上不善于积极主动地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可能与我国自古以来讲求中庸的文化氛围有关。我觉得,在作为一个21世纪的教师,应特别要培养自己主动交流沟通的意识,这是因为:
第一,21世纪是一个需要沟通和理解的世纪,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地球村正在变成一个现实。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了解并认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争取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对个人的生活环境、对国家和世界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教师,要培养学生和他人的主动交流和沟通。我们知道,教师只可能把自己已有的东西教给学生,如果教师自己不具备这样的意识,是不可能培养学生这样的意识的。
第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校的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革,很多老师原来在大学里学习的那些知识,现在在中学里可能已经过时,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的教育要求。老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将成为应对日新月异的教育需求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而积极主动的交流沟通是相互合作的基础,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又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基础。
第三,主动积极地开展交流沟通,是让别人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有效方式之一。每一个人都有被人认同、被人承认的需要,而自己的积极主动常常会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了教学方面的成果要及时和同事进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并及时和相关人员沟通……善于和他人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沟通的人,获得的机会也会比别人多。
当然,积极主动地和他人进行沟通,前提是在沟通之前对要沟通的事项有自己的深入思考,要能够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同时还要有一颗真诚的、尊重他人的心。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说得越多,越容易暴露自己的本来面目。反过来,如果将交流和沟通变成了肆无忌惮的争吵,只会让大家感到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