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逼出来的一堂观摩课

(2007-03-29 08:37:52)
标签:

校园

分类: 课程教学

今天早晨,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我校张老师参加教学比赛,通过了第一步的初赛,将要代表我区到市里比赛。张老师的参赛课是“研究单摆的运动周期”的科学探究课,能够顺利通过初赛,首先是张老师个人的努力,高一备课组集体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2000年春季,我应邀到外省市某一地区讲学,谈新课程的理念问题。看到我谈的头头是道,会议结束的时候,主办单位将了我一军,让我现场给老师们开设一节课,看看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我急中生智,选择了“单摆振动周期的探究”这节课,并进行了近50分钟的示范教学。课上的很成功,老师们通过观摩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其中的一个细节我至今记忆忧新: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我请前排的一个女生回答问题,她非常紧张地告诉我,千万别找我,我什么都不会。等到课上了一半之后,她竟然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回答完了之后,可能也意识到开始的时候自己讲的话,脸上红了好一阵子。不过看得出,她是非常兴奋的。

下面是当年我上这节课时的教学实录。

 

一、教学引入:

师:前面学习过哪些类型的运动?

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

师: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随着时间的延续,离出发点的位移越来越远;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每隔一定的时间,它就会在出发点重现一次,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物体的运动,看它有什么特点。

演示:单摆的机械振动

生:既不是直线运动,也不是圆周运动,但它的运动具有周期性。

师:这是一种新的运动形式,我们称之为摆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运动的周期。

二、新课教学:

    师:模仿教师的演示,自行设计一个单摆,并测出它的振动周期。

生:分组活动。

师:汇报各自的测量结果。

生:0.6s0.9s1.0s1.3s……

师:你们是如何得到这些数据的?

生甲:测出小球从左侧最远处摆动到右侧最远处的时间即周期(此话一出,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反对)

生乙:测出小球从左端最远处再次回到左端最远处的时间即周期。

生丙:可以连续测几次往复运动的总时间,除以振动的次数求出周期

生丁:可以测量小球在规定时间里往复运动的次数,相除求得周期

……

师:在这些方法中,那些方法是较好的?

生:讨论,认同生丙的方法比较好。

师:我们注意到各组测出的周期值并不相同。摆动的周期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猜测)可能与摆球的质量、振动幅度的大小、摆线长等有关

师:请你们预测一下,周期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

生:摆球的质量越大,周期越(有的说大,有的说小,有的不置可否)

    摆线越长,周期越(有的说大,有的说小,有的不置可否)

    振动的幅度越大,周期越(一致认为应该越大)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看看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大家想想看,应该如何去设计实验?

生:(七嘴八舌)可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每次改变一个因素,研究该因素的变化对周期的影响。

师:讲的很好。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是物理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现在我们分成3大组,每一大组的几个小组通过实验研究同一因素的变化对周期的影响,各大组研究的变化因素不同,然后大家将结果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生:实验探究。

    结论:振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

          振动的周期与振动幅度的大小

          振动的周期与摆线长有关。

师:从实验中我们发现,振动的周期和摆线长有关,并且摆线变长时周期也变大,我们祝贺那些预测正确的同学。那么周期和摆线长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具体关系呢?

生:(猜测)有的说周期和摆线长成正比,有的认为关系可能不会这么简单,大家看法不一,争论激烈。

师:看来争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进一步研究吧。

生:(实验)其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实验构思。有的小组每改变一次摆线长,就用刻度尺测量一次摆长,然后测出周期,进行比较;有的小组不去测摆长,而是先选取一个线长L,然后每次改变后的摆长总是线长的整数倍,进行测量;还有的小组坚持认为周期和摆线长成正比,只测了两组数据,发现与预想的有一些出入,就认为是测量中的误差造成的,不再改变摆长,而是反复对已测过的两组数据进行测量……(教师及时点拨)

师:你们通过实验能否得出结论?

生:不是一个简单的线形关系。

师:能不能进一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设法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一时茫然)

师:我们以前在实验中,对采集数据的处理,采取过哪些种处理方法?

生:列表观察、代入公式计算、画图象研究等等

师:我们已经将采集来的数据列表,没有观察出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我们不知道周期和摆长之间的物理规律,也无法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生:老师,我们可以采用作图象的方法来研究。

师:对,看来这也是我们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了。坐标轴应该如何建立呢?

生:(讨论)摆长是自变量,应为横坐标,周期为纵坐标。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采集的数据描点,作图。

生:(紧张的工作)。

师:根据大家描绘出的图线,能否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还是不好看出,但从图线上看,很想是一个二次函数。

师:若用y=kx2的形式来表示这一关系,从图形上看,xy分别代表什么?

生:xy分别代表周期和摆长

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生:可以画出T2—l图线,看是不是一条直线。

师:你们开始验证吧。

生:改变纵坐标轴的物理意义,再次进行绘图。不少小组的T2—l图线都很接近一条直线。大家欢欣鼓舞。

师:能不能根据图线提供的信息写出T2l的数学关系式?

生:可以。根据T2=al+b,利用图线的截距即可写出。

师:现在我要求你们设计一个周期为2s的单摆的振动,你们准备如何去做?

生:可以根据我们得到的T2l的数学关系式,先计算出周期为2s的摆动的摆线的长度,然后根据我们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制作。

师: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一种新的运动现象,单摆的振动。我们首先对这一运动进行了描述,然后通过实验探讨,对描述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解释,并学会了用自己得到的结论去预测一种自然现象。

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我们利用了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思想----控制变量法,进一步提高了自己收集、分析和表达数据的能力。

在研究中还有很多的疑问我们尚未来得及解决,比如说单摆的振动周期是不是唯一地和摆长有关?有些小组同学得出的数据和我们的研究差距比较大,各小组得出的T2l的数学关系式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应该进一步地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建议你们自己选定一个角度再做深一层次的探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满校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