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宽容就没有成长

(2007-02-09 11:21:20)
分类: 读书评论

——读房龙《宽容》一书有感

 

外出教育考察期间,我随身携带着房龙的《宽容》一书,在旅途中阅读。这是一本以西方基督教发展沿革的历史为背景,向人们讲述2000年来“不宽容”历史的书籍。跟随着房龙的视线,我们目睹着基督教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中被流传、信仰,从屡遭迫害到最终被官方承认,又转而成为不宽容的专横的宗教,组织十字军,成立宗教法庭,推进宗教改革,以及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猜忌和纷争。几乎每一个名词、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充塞着迫害、屠杀、酷刑、令人发指的暴行,让我们惊悚于人类的偏执、野蛮、愚蠢、自大、无知和残忍。

在书的“序言”部分,房龙别出心裁地讲述了一个故事,描绘了两种思想和行为的殊死斗争。房龙创设的这个“无知山谷”,没有年代,也不知在何地,这种时空的不确定性,使它具有了一种超然的普遍性和象征性。“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事实上的统治者、立法者、执行者。他们是最专横、最“不宽容”的一伙老人,绝不容忍年轻人有冒险行为,甚至不允许你有思想自由。但当他们拼死维护的山谷部落遭受天灾之后,他们也跟随年轻人仓惶出逃,去寻找新的家园了,这又显示了他们人性的虚伪。

“宁静”“幸福”的“无知山谷”,其实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反叛和斗争。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就像冲出山谷的溪流,是自由思想的化身。水是最有可塑性的,这象征了自由;水又是最广阔的,象征着宽容;水还是持之以恒的,就像文明的发展一样。正是当年“先驱者”在探险中的一堆“石子路标”、一条“火烧通道”,把残留的村民引出了大山,找到了新的牧场。这时,村民们才终于认识到:先驱者“对了”,守旧老人“错了”。“不宽容”的社会和老人,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房龙通过这一寓言式的故事,勇敢地倡导和呼唤人类的“宽容”精神,并预言“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在20世纪20年代,房龙就有这样的思想远见,确实弥足珍贵。

“不宽容”其实源于人们自私、狭隘的本性,而自私、狭隘的人性最容易导致的是对立、冲突、斗争乃至战争。房龙把不宽容总结为三种:出于懒惰的不宽容,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出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第一种也许最普遍,在每个国家和社会各个阶层都能看到,尤其是在小村子和古老镇子里更为常见,而且不仅仅限于人类的范围”,例如不同地区或时代之间的礼节、习惯和风俗是不尽相同的,然而人或动物的生活习惯所养成的惰性、生活经验的有限性,使之不能互相容忍。“第二种不宽容来自无知者,仅仅因为对事物无知,这种人就会成为危险人物,如果还为自己的智力低下而辩解那就更为可怕,这种人永远自我标榜正确、始终不能理解和谅解与自己不一致的他人,如果有人向他们提到宽容,他们会反对并认为这是不体面地承认自己道德观念衰退,若是有人批评这是不宽容的行为,他们反而沾沾自喜,这种不宽容的危害更为严重”。“第三种不宽容是自私自利引起的,实际上是嫉妒的一种表现”。

房龙认为其中最严重的是无知的不宽容。无知,也就是自负的另一面。房龙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地几乎毫无例外,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上帝的人”,埃及人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人”,犹太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苏密(即“芬兰”)的意思是“上帝的人”,太平洋上的许多部落也称自己为“上帝的人”,希腊人坚持自己是海伦的直系子孙,是天神的儿子,大洪水的唯一幸存者,轻蔑地把非希腊人指为野蛮人。他们都看不起其他成员,认为应该受到鄙视,只有自己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他们毫无例外,都居住在壁垒森严的城堡里,用偏见和固执这个坚固的屏障抵御外界和外来的影响,只有自己才真理在握。加尔文烧死相信“异端邪说”的塞维斯特的时候,一定坚定的相信真理是站在自己这边;那一群群兴致勃勃地观看烧死布鲁诺的人们,自己肯定觉得是在上帝面前做了一件光荣无比的大好事呢。

房龙认为:“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起源”,“人如果不受恐惧的影响,是很愿意正直、公正的。”因为我们对不了解的人和事物而产生恐惧,所以用不宽容来进行自卫。求生的恐惧压倒了一切,中世纪的宗教迫害或不宽容都是来自生存的恐惧。这一观点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迪。即使在世界已经日益变成了“地球村”的现代,国家、宗教和种族之间的相互仇视和对抗并没有多大程度的改观,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恐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血腥的冲突与战争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制造了“9·11”等一系列悲惨事件,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战争仍在继续,少数霸权国家总想以自己的“单边主义”取代“多极格局”而制造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国家、民族、宗教、地区之间,似乎更加你争我夺,不能宽容了。如果彼此能够用交流和对话来更加充分地理解相互的想法和意图,我想肯定能减少许许多多的误会、仇恨和流血。《宽容》一书中的思想,即便是今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宽容》一书中,房龙还让我们结识了许多伟大、自由而又宽容的心灵:苏格拉底、伊拉斯谟、蒙田、布鲁诺、斯宾诺莎、洛克、伏尔泰……他们是人类最真诚、最善良的朋友。苏格拉底,这位引鸩而亡的哲人争辩说,“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思考的权力”,“必须拥有讨论所有问题的充分的自由,必须完全不受官方的干涉”;布鲁诺,这位被烧死在火刑柱上的杰出科学家说,“国家无权告诉人们应该想什么,社会不应该用剑惩处不同意通常公认的教理的人”;蒙田写下了《论良知的自由》;弥尔顿为出版自由大声疾呼;洛克创作了《论宗教宽容》……他们的思想和文字已成为我们这个世界中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石。

宽容,就是对别人,特别是异己,怀有尊重、理解和包容;是善良、涵养、自信和谦虚。我国唐代的强盛,两百多年前美国的崛起与发达,都从不同角度说明:宽容,可以聚集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可以吸纳出类拔萃的各种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甚至可以跨越种族和国界。谁都知道,纯铁、纯金之类,其性能比不过合金;一把优质的提琴,要由六七种木料做成;就连吃饭,也需要不偏食,广纳营养。一句话,世间绝大多数事物都含有不同成分,才构成自然与人类的各种生态平衡。所以,我们的社会,有一些不同见解、不同声音,不同想法,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和谐本身,并非纯色,而是协调万紫千红的美。倡导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也应基于这样的考虑。

房龙的语言艺术十分高超,常常使用反语、反讽、夸张、异乎寻常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形容菲特烈大帝的父亲的庸俗时,说他“言谈举止像个采煤工,个人志趣像个酒吧伙计”,谈及布拉格已经成为顽固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堡垒时说:“哈布斯堡一从前门进来,‘自由’就从后门出城了”等等。但书中写的主要是西方的一部分历史,有些文化背景和人物并不是很熟悉,因此读起来还是需要一些耐心的。

房龙说:“没有宽容,便没有成长,宽容了别人,也便宽容了自己”。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拥有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的人。透过《宽容》一书,似乎能感知房龙思考的脉搏在率动,执着、深刻而有力;同时,满怀关爱。

 

《宽容》[美]亨德里克·威廉·/著 徐舟/译 东方出版社 2004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