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博文中曾经介绍过杨福家先生的一个专题报告,谈到学校的主要职责时,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好公民”。在报告中,他举了一个事例: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之后,被飞机撞击部位下方楼层中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一个人丧生,原因何在?每个人在逃生的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个“公”字,始终想着其他人。近日读了姜钦峰先生写的《真正的风度》一文,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们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望子成龙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每一个家庭对自己的孩子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寄托了全部的希望,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都不让自己的孩子“染指”,只要成绩上去了,一好百好。这样的一种家庭教育,使得相当多的孩子自我的意识很强,举手投足之间显现着自私的心态和行为。当我们所处的集体面临危急的时候,我们能化险为夷吗?
真正的风度
2001年9月11日上午,纽约的上空艳阳高照,陈思进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的办公室位于世贸大厦北塔80层、8点多钟,他刚打开电脑准备工作,忽然感到一阵剧烈的摇晃,桌上的一满杯咖啡溅了一地、陈思进和同事们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地震,但并未引起大大的恐慌。
几分钟后,有人来通知全体撤退,这时陈思进才意识到可能出大事了!80层没有往下的电梯,他们迅速走到78层寻找出口。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楼体变形,8个出口的门全部卡死了。手机信号已全部中断,三四百人挤在一块,他们无法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死亡的气息瞬时扑面而采,恐惧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人们开始强行撞门,经过15分钟的齐心协力之后,终于打开了一个出口。
电梯肯定走不了,只能走楼梯:生命的通道被分成了两条:一个楼梯往内旋转,另一个楼梯往外旋转,显然,内旋的楼梯要比外旋的近得多。此刻时间就是生命,谁心里都清楚,走近道就意味着多一线生机;灾难面前,人们并未慌乱,自觉地把近道让给了老人和妇女,陈思进和其他人一起从外旋楼梯逃生楼道狭窄,人群拥挤,却没有人推搡抢道,人们井然有序地快速撤离。
刚走下几层,陈思进的眼镜忽然掉了,眼前一片模糊,他心想还是逃命要紧,便头也不回,跌跌撞撞地接着往下跑。没跑出几步,忽然有人从背后拍他的肩膀:“先生,这是你的眼镜。”陈思进万万没有料到,在生死攸关之际,竟会有一个陌生人帮他捡回眼镜:陌生人凝重的眼神,似乎在向他传递一种力量——要活下去!那一瞬,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情。他戴上眼镜,感激地说了声“谢谢”,更加卖力地往下跑。
78层楼梯,陈思进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终于逃到了一楼。到处都是刺耳的警笛声和人们恐慌的呼喊声,街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他这才知道,世贸大厦南塔已经倒了。陈思进不敢喘息,拼尽全身力气狂奔而逃……两分钟后,身后传来轰隆巨响,大地在颤抖,世贸大厦北塔轰然倒塌,陈思进死里逃生。望着身后的一片废墟,陈思进流泪了。他明白,是那个帮他捡回眼镜的陌生人善意的一俯身赐给了他宝贵的两分钟。
“9·11事件”已经过去5年,现在的陈思进是全球第二大银行美洲银行证券部副总裁。回想起当年那段逃生的经历,他感慨万千—他说,那一天,男人们主动让道给老人和妇女的感人清景至今还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人们之间没有抢道、推搡,也没有争论、协商,那分心灵的默契令人叹为观止。也正是这分默契,为所有人赢得了宝贵的逃命时间。
在生死时速的求生之路上,混乱只会逼人们陷入更大的绝境。唯有团结、正义,才能拥有力量,温暖前行。
面对死亡,人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对人性的高度尊重和关爱,绝不仅仅是借以抬高自己素质的幌子,更不是男人向女人献媚的手段,那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对良心安宁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风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