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心情 |
安徽省今年秋季在高中阶段全面推进新课程,其中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实施,是高中学校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省教育厅专门发文,分几个点组织全省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据说暑期全省35000人的高中新课程大培训,也只是省教科所发文,这次活动由教育厅直接出面,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
培训的内容分几个板块:省教育厅胡平平副厅长讲安徽省实施新课改的缘由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华师大崔允漷教授关于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介绍和实施说明;我从实践的层面介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与管理”;还有出版社关于教材使用方面的介绍、省内两所学校推进这一课程的经验介绍等等。每一个点的培训都要两天的时间,我们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点一个点地讲过去。
为了赶上11月30日上午的讲座,29日晚上,我乘坐东航的班机从虹桥机场飞到合肥。在上海的时候,雨下的很大,我甚至怀疑飞机是否会晚点。还好现在的飞机并不“惧怕”雨水,在我们的疑虑之中直冲云霄,只用了1个小时的时间就到达了骆岗机场。这是我第一次从上海坐飞机飞合肥,飞机到了巡航高度之后,空姐送了一小瓶矿泉水,刚送过来马上就接着收空瓶,我还纳闷怎么这么快呀,过了一会才体会到,飞机马上就要开始降落,不快点收来不及了。呵呵,这个航程确实有点短。
晚上入住合肥桐江大酒店,这个挂牌三星级的酒店,设施实在是不敢恭维,服务的质量也让人感到不舒服,早上的自助餐只有简单的几个品种,而且还大部分缺货。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洗澡,洗了一半热水突然没有了,让我在短暂的时间内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感到不对头了,有受凉的迹象,赶紧自我救护,到了今天早上还是非常不舒服,幸亏我带了一件厚棉衣,上台讲座之前一直捂着,才缓过劲来。
第一个培训点在合肥望江路上的行政学院,在报告厅里,近600个座位座满了前来听课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还有很多加座。据说因为场地限制,厅里要求每个学校只来一个分管校长和两个骨干教师。就这样,场面也是够壮观的了。在我的印象中,上海的师资培训好像只有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的全市校长培训有如此场景。据说,后面培训点参加培训的教师和校长的人数还要多。
崔教授是全国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的组长,因此请他来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方案是再适合不过的了。30日上午,主要由崔教授和我两人主讲,崔教授从提问开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一课程的意义:专家/教师已经为学生设计了那么多科目,能否有一门课程由学生自己来设计?专家/教师已经给学生那么多问题了,能否有一门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做与各门“学科”有关的事情,能否有一门课程是从“生活”出发的?除了将“课程”理解为“知识”之外,我们能否将“课程”理解为“经历”、“机会”?在这个提问的背后,崔教授分析了当前人才素质的错位和缺失情况、不同时代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现状、信息背景下的知识特点和当前社会生活的一些主要特征,介绍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目标、实施框架、学分的计算和建议、组织形式、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内容,并告诉与会的校长和教师,对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提出一个可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保持持续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关注当代的生活与社会、让学生进行超学科的综合学习。
我从认识研究性学习、学校和教师层面的课程建设、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等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实践体会,供与会的校长和老师参考。因为安徽省的高中阶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上海市是同步的,因此大家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大同小异的。我在讲座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向大家揭示这一课程开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在讲座期间,不断有人和我打招呼,有我在安徽的时候合作编写教学用书的同伴,有我大学同学的校友,还有原来的友好学校的领导和朋友。利用这样的机会和大家相见,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
我1981年考入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之后留在大学附中,直到1998年掉入上海,期间在安徽工作了17年,可以说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安徽的基础教育事业。当然,安徽的中学教育也为我的成长扎下了扎实的基础,没有在安徽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我不可能有在上海的今天。当时在淮北工作的时候,常常为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而感到心有不甘,现在回头想想,其实安徽这些年的教育生涯,给我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这也是我愉快地接受邀请,参加这次讲学活动的一个原因。
中午简单地吃了午饭,和崔教授一起,乘车赶赴这次培训的第二站——太平,也就是黄山的北大门。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几乎耗去了整个下午的时光,等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天已经昏暗了下来。前面一段时间曾经到浙江金华参加全国物理特级教师学术研讨会,旅途之中自然会留意道路建设的情况和路两侧的企业等,两地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安徽的资源不会比浙江匮乏,这里面的差距我看主要还是观念方面的。从青阳进入太平境内之后,道路周边的山脉开始俊秀了起来,虽然已是初冬,树叶已经开始衰败和枯黄,却有些“层林尽染”的感觉。沿途经过太平湖,碧波荡漾的湖面和周围的群山交相辉映,让人心旷神怡。不过我们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没有时间在这里逗留。一路走来,一边观赏外面的景色一边和崔教授很随意地聊天,相互之间交流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收获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