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一年级二期课改研讨会

(2006-11-24 22:39:48)
分类: 校园一瞥

期中考试之后,如何根据考试反馈的信息,对前半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思考调整后半学期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近期工作的重点。今天中午,高三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聚集一堂,分析高三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研究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使他们能够跟上队伍的步伐。

下午315,高一年级再次召开“二期课改”新课程教学研讨会,总结半学期高一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析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教学任务。上一次的研讨会是1024日召开的,到今天正好一个月。会议之前,学校行政和年级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还给老师们提供了部分供参考的问题,请老师们提前做一些思考,以保证会议的质量。列出的问题主要有:

你认为最好的备课组活动形式是怎样的?为什么?

你认为哪些资料对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帮助?如何获取它?

你认为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哪种最有效?

如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最有效的?现在你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你认为新老课程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

你在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建设方面的困惑和问题是什么?

在研讨会上,各个备课组分别谈了各自在教学中的做法、遇到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大家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忙。备课既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又要搜集整理很多的教学素材,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以前多;上课既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又要留意多媒体的展示,考虑的问题比以前多;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好,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又要培养他们的习惯,教育的任务比较重;平时既要考虑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又要研究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设计,考虑的头绪比以前多……

老师们还介绍了各自有特色的一些工作。语文备课组关于阅读课的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现在已经做到规范有序,成效也有所体现。在抓好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同时,语文组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通过备课组的统一要求,力争给高一学生打好扎实的古典文学的基础。数学备课组强化过程教学的探究,关注电子白板中动态演示部分功能的挖掘,在备课组集体备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英语备课组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及时展示功能,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多媒体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物理备课组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对学习的影响。化学备课组注意比较新旧教材之间教学要求的差异,寻找适合“二期课改”要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体育备课组在场地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创设条件,实践新课程。

大家感到比较困惑的、需要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语文老师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进行探讨。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徐国平老师认为,学生注意力不足,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动力不足,二是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这两个问题,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体现?

好几个老师都反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不大愿意主动学习,很多情况下是应付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次考试不够理想,就对自己甚至这门学科灰心丧气了。

2.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前几年相比,很多指标都下降了不少,这对学生其他几个方面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大家对体育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体育器材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可以选择的余地不大。

3.多媒体时代如何进行教与学?

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多媒体上课?是不是要用ppt替代教师的教案?是不是有了多媒体,学生可以不用记笔记?电子白板的一些功能是不是得到了发挥和挖掘?如何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设备之间的关系?

4.如何在学生活动和文化学习之间进行取舍?

一些老师和班主任反映,学生沉不下心来进行学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太多。前面是运动会,接下来就是艺术节。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没有心思学习,都忙于准备活动去了……

5.感到理论知识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

虽然前几年也听了不少的报告,介绍“二期课改”新课程的一些理念等,好像自己也听进去了不少,但是真正开始新课程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课程理论是那样的苍白。这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的因素之一。新课程到底应该把握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在心里还不是很清楚,迫切希望得到有效地指导。

我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关于三类课程的板块组成和各自的功能,我建议大家要注意和“一期课改”进行区别,不要把两者混淆了。

2.教师要思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给自己减轻负担。比如说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问题,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整合的。如果老师就是上习题课,或者将概念,阅读课文,可能黑板和粉笔的效果更好一些。教师们要明白,一堂课是不是一节好课,不是根据你是否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判定的,而是根据是不是以思维为中心来判断的。一个老师。一节课可能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但教学过程情景交融,师生全身心地投入,这就是一种境界,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好课类型之一。

3.始终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这本身就是拓展型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引导学生,拓展的前提在于基础型课程,没有这个铺垫,不可能有高层次的拓展。班主任也要明确这一点,无论何时,都要将教学质量放在班级管理的第一位。

4.要加强微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课题本身就是来自于教学第一线的。刚才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大家留意做一些记录,一个阶段积累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成果。首先从一些小的、短时间就可能解决的问题出发进行探究,时间长了就不会觉得科研困难了。

5.倡导非正式的教研活动。几个教研组在交流中都谈到,平时关于教学问题的研讨效果很好,比那些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的教研活动要有效地多。我也很赞同大家的观点,并大力提倡这样的非正式的教研活动,希望各个教研组就此开展一些规律性的探索,形成学校多元化的教学研究新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