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评论 |
——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一书随记
在这新的一月中,我将自己读书的主题确定为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大教学论》是关于这一主题的第一本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夸美纽斯被尊为教育学的鼻祖,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被教育理论界看做是近代教育开始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其实这本书从10月份就开始阅读了,因为是专业书籍,读的过程中还要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还要和现实的教育建立起联系,因此阅读的速度并不快,243页的著作,断断续续读了两个多星期才结束。
夸美纽斯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为了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撰写了《大教学论》这一恢弘巨著,来“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大教学论》一书共分三十三章,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作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法、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讨论的是人生的目的。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从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经历的是诞生;从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经历的是死亡与复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动、歇在那里。因此“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第六章至第九章讨论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夸美纽斯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虔信、艺术和身体等方面去发展人。
第十章至第十四章论证了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夸美纽斯认为,学校不是为富人设置的,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应该是让学生感到恐怖的场所和学生才智的屠宰场……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应该借助学校做到: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学会语文;形成诚笃的德行;虔诚地崇拜上帝。学校应成为造就人的工场,实现真正的人生目的。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点讨论了教学理论,详细论证了提出的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指出,良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教师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命与健康。教学要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依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安排课程;加强练习、实践以巩固知识;实行班级授课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等等。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讨论了各科具体教学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比如科学教学的方法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提供事实;引起学生的注意;教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要的德行,如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应当首先培植,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并且是由经常作正当的事情学来的。
第二十五章主要讨论了教材问题。
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的纪律”。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的发动力和推动力,但纪律教育不是强制和鞭挞,应该用良好的榜样、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突发的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应当存心使结果能恢复良好的感情。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讨论了统一的学校制度以及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夸美纽斯倡导四个阶段的教育,1-6岁幼儿教育,7-12岁初等教育,13-18岁中等教育,19-24岁高等教育。从19世纪中起,发展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最后的两章夸美纽斯对改良旧学校、改革旧教法,设立新学校、采用新教法的总结,并论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
我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有这样的几点想法:
第一,这是一本影响了很多教育家的一本著作。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中,我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很多做法,其实就是夸美纽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比如说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一个老师如何教好众多的学生呢?夸美纽斯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层级管理的方法,将学生分组,每组由一个学生去管理,管理的学生又由上一级去管理,然后在各个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获得学生的共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所进行主要教学活动,采取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方法啊!到了我们现在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实追随者——李镇西的教学,也是以这样的形式为主。
第二,这是一本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很有借鉴意义的著作。
就从本次教育改革的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看,夸美纽斯提出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教育,都能在知识、德行与虔信三方面获得发展的思想,不就是现在教育改革核心理念的体现吗?在《大教学论》中,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不断展开、不断成长的实践过程。在他的教育理想中,学生是一个个具有完全人格意义的人,是应得到充分发展,并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是具有怀疑品质、批评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教学要适应自然,要根据客观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来进行。另外,夸美纽斯还建立起了以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为主要原则的等教学原则体系,使教育的实施有了更科学的指导。这些教学的原则,对于现在的教育改革来说,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第三,这是一本充分体现和谐教育的著作。
《大教学论》的主导思想就是和谐教育。夸美纽斯热切期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他强调,“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种子”),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因素真正得以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全面发展人,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夸美纽斯提出,要通过教育给“一切人”以“一切事物”的知识,使其“知道自己并知万物”;借助于教育使人的“心理变高贵”,从而能够“管束万物和自己”;借助于教育使人“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并能很好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健康精壮,从而延长生命,求取更多知识。只有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才真正算是得到实现了。
第四,这是一本体现自然实证特色的著作。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在叙述的方法上,抛弃了那种学术化的、晦涩难懂的术语,以自然作为其理论的阐述者,通过引证自然实例的方式,运用自然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自然常识,将他的教育观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释。例如,在论述有关“教学术”时,夸美纽斯将“教学术”比做“印刷术”,揭示两者中的共通之处。他认为,学生就好比纸张,教学原则就如同印刷的方法,教材如同印刷中使用的活字,而教师教书的声音则如同印刷时使用的墨水,教学中的纪律则如同印刷机。简单明了的比喻将一个立体多层次的“教学术”生动鲜明的多方位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对于教学术的认识更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便于读者的理解和认识。此外,鸟的成长,数的种植,蜡的融化,这些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自然世界都被夸美纽斯信手拈来,阐释其高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其教学思想内容。
夸美纽斯是一个理想的教育家,他怀抱着一个真善美的教育理想;夸美纽斯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对基督教有着令人诧异的信仰;夸美纽斯是一座黑暗凄迷年代的灯塔,用教育温暖着一颗颗挣扎、扭曲、压抑的心;夸美纽斯是一个追求和谐发展的人,他为后人描绘了一幅教育和谐的蓝图,架设了一个通向和谐教育的桥梁。
《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