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数字化的思考

(2006-10-26 17:02:10)
分类: 校园一瞥

今天,应复兴高级中学的邀请,参加他们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数字校园系统的和谐整合与应用”的结题会议。

我听了学校老师的一节教学展示课,以及陈校长关于这个课题研究情况的整体汇报。在感受这一课题给学校带来的变化的同时,脑子里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

1.什么样的校园可以称之为数字化校园?

复兴高级中学在对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数字化校园的要素给出了界定:校园网络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操作个性化。我也从他们的课题报告和成果展示中,看到了他们在这些方面所取的成果。

说实在的,现在的各个学校,都在开展数字化这方面的建设,投入的经费非常可观,但效益也是非常低的。很多教学软件和信息硬件,一投入就是几十万、成百上千万,但是投入之后,却很少有教师去利用这些资源。几年过去了,原来的设备和软件已经过时,为了学校“发展”的需要,有一次投入和更新……其中,有些资源几乎就没有使用过就被淘汰出局了。所以,我对复兴高级中学的努力和实践表示敬意!

不过,数字化的校园是不是就是上述所说的四个要素呢?我个人认为,这四个要素可能更多的是从技术的层面给予的界定,是校园数字化的必须。同时,数字化的校园更应该体现在文化层面,应该是由在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教室的概念被拓展出去了,处于学习状态的学生所依附的学习场所不再仅仅是常见的课堂、实验室、阅览室等,还有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学习的时空被拓展了,很多课堂上没有来得及探讨的问题,在课外、在家庭、在社区得到了延伸;教育的对象也应该拓展,除了在校的学生之外,那些准备到学校里就读的低学段学生,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群体,社区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也是数字化校园非常重要的群体;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被拓展了,很多内容学生可以自己利用数字化的校园环境获得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的呈现和教学的方式上进行大的改变,真正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环境,是超越信息技术层面的文化环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

2.我们能在近期实现教育现代化吗?

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有一些人认为,教育现代化主要就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认为只要在学校里添置了相关的数字产品,采用了现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就算是教育现代化了。是因为有人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件较容易实现的事情,经过一段不长时间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现代化的水平。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首先要对“教育现代化”进行界定。各方面的专家对教育现代化有不同的论述,大体上看,教育现代化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涵义: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实现转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教育全民化。包括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教育的普及性和广泛性。第二,教育终身化。核心是确立对人一生负责的观念,促进人的一生不断发展,实现终身发展。第三,教育开放化。这是现代教育的又一个显著特征。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现代人的必由之路。第五,教育必须塑造人的现代素质。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第六,教育科学化。第七,教育法制化。第八,教育多样化。

由此可知,教育现代化和数字化校园、教育技术的更新换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看,我们离“教育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抓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来分析,我个人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就应该是真正落实人的素质的教育,就应该是素质教育。要全面实现素质教育,需要教育界的持续不断的努力,不是几年的功夫就可以完成的。这同时又启发我们: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不是应该研究?它们是一个包含一个关系,还是等价的,还是两者不能并列的?

从教育发展的轨迹看,我们的教育始终是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传统,明天的教育就是今天的现代。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育现代化似乎又是必然的,可以很快实现的事情了。

3.信息技术对教学利弊

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之后,有很多人对它的利弊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赞同的人有很多理由,比如说教育要和社会、科技的发展相适应等等,反对的人也有很多理由,比如计算机的引入,使得学生丧失了笔算和口算能力,DIS的引进,学生失去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环节……大家担心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会逐渐降低。

我个人的观点是,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利肯定是远远大于弊的。诚然,学生的某种能力会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逐渐弱化,但同时,一些新的能力会逐渐增强。这些弱化的能力有很多恰好就是信息社会不再需要的那些能力,那些加强的能力有很多恰好就是信息社会人们所需要的那种能力。我们如果能够回头看20年,你会发现当时自己所具备的很多能力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如果我们再向后展望20年,你有能想象出那时的人们将如何生活和工作吗?淡化争论,关注实践和整合,可能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务实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