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型课程的校本培训(1)

(2006-10-08 16:50:58)
分类: 课程教学

黄金周过去了,气象上的秋天还没有来到。太阳还是那样热情地绽放着笑颜,欢迎着师生们回到学校,继续火热的校园生活。

今天学校安排的是周五的课程,下午两节课之后,我们再次进行校本培训,今天由我向全体教师就研究型课程进行宣讲。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课程,我让学校教导处给老师们发放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高中研究型课程学习包》,这套书的出版也凝聚了我们学校不少老师的心血,在书后面的“致谢”中,第一个提到的学校就是我们的学校。我还给老师们赠送了一本我自己撰写的《高中物理课题研究》的专著,虽然是物理学科方面的专著,但很多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是通用的,如果老师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有了疑惑,可能能从这些书中找到一些启示和参考。

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不清楚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之间的区别在哪里。这也是我在宣讲的时候特别提出来的。我认为,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自主性。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的方式、组织形式等也是学生自主确定的,学习的进程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教师的指导体现在要循着学生的研究思路进行,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给予搀扶等。而拓展型课程是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设定,在某一具体的时间段内开设,课时和教学内容大体设定,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为主的课程。比方说高一年级的学军、高二年级的学农、高三年级的学工等限定性选修的内容,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老师们在不同的年级根据设计好的拓展课程,课程的内容、开设的课时数等也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这和研究型课程是明显不同的。

一个教师,在开设研究型课程的时候,自己要对课程的实施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这个设计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一个课题的研究设计,二是整个学段的研究设计。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预先设定好的,具有生成性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预设。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对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监控、评价手段等都是教师应该预先加以考虑的,只不过这类预设要富有弹性,随着活动的推进而不断地做出调整和修正。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以一个历史事件为内容,让学生探索一个战略任务的解决办法。学生分为五组:第一组,完全自己发现,无人指导;第二组,给予简单形式的指导;第三组,除了形式指导外,再加原则指导;第四组,除形式与原则指导外,还作文字解释;第五组,除第四组的各种指导外,再加口头指导。结果第五组的成绩最优。这说明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设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的。能够吸引学生始终趣味盎然地投入课题研究的关键就在于对课题设计的指导。

    1.持续探究课题的设计指导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对课题是否能进行可持续探究进行分析和论证。学生在课题探究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感悟和体验,这些感悟和体验具有促进学生继续尝试的功能,能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这种兴趣加以恰当的引导,学生会很容易地进入一个新的、并和原来的研究课题关系密切的课题之中,开始新一轮的研究。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课题设计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课题名称:传感器的特性和应用

    本课题可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观察、调查和文献研究

    内容:动物及人的传感器(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人造传感器的发展史、分类和每一类传感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应用等。

    学生通过探究,应该了解传感器是把测量量变换为有用信号的一种装置。了解现代技术中广泛使用的传感器大体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三种,其中物理传感器最多。

    第二阶段:观察、文献和实验研究

    内容:我生活周围的(或我家中的)传感器。

    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家用电器,比如电饭煲、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或者是我们的交通工具小轿车、公共汽车等,观察、了解这些装置中都采用了哪些种类型的传感器,它们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

    内容:通过实验,研究两到三种传感器的工作特性。

    利用所研究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设计实验,测量物理量或者验证物理规律。

    比如研究力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设计与力和加速度有关的测量,如测定高楼电梯的实际运动,测量短暂作用的冲击力,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等,建议和TI83图形计算器结合使用。再比如研究集成霍尔效应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设计具有开关特征的测量,如弹簧振子周期的测定、单摆周期的测定、匀变速运动的研究等。

    第四阶段:作品制作

    内容:装配热敏温度计。

          装配简单的光控电路。

          根据需要,制作各种专用的测量仪器,如特斯拉计、大电流测定仪等。

    作品制作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探索过程,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有很大的挑战。比如说装配热敏传感器,就需要理解惠斯通电桥的工作原理,认识不平衡电桥在测量中的应用;学会对仪表的非线性刻度进行标定;学会配置冰水混合物,认识到实际上很难在较大的空间中得到一个热平衡系统。

    第五阶段:作品制作和拓展研究

    内容:制作机器人。

          进行仿生学的研究。

    会综合利用各种传感器于机器人的制作过程中,制作出功能较为复杂的机器人。

    第六阶段:科学前沿拓展

    内容:展望传感器的未来发展。

          了解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学生应该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传感器正从分立化向集成化、多功能化推进,另一方面高性能计算机又使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向智能化发展。

    上述关于传感器的整体设计,包含了各种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难度逐渐提升,如果学生能够跟着教师按照这样的六个阶段逐一完成,学生不仅会兴趣盎然,说不定还会因为这样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引发他对传感器问题的热爱,最后选择这一领域作为升入大学后继续研究的方向呢。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能被自己所设置的框框限制死,要注意了解学生兴趣的变化,及时根据这些变化对学生加以引导。而有了预设的课题整体设计,在引导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判断力会更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