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课程教学 |
一、理解课程,培训先行
实施新课程,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又有多少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老师们参加了不少的新课程理念方面的培训,但很多老师对课程本身的理解还是非常肤浅的。有的人认为课程就是我们所教给学生的知识,有的人认为课程就是学校课程表上所列出的各种学科内容,有的人认为拓展型课程就是以前的活动课,有的人认为基础型课程就是以前的必修课……可以说,老师们的这些认识都是不确切的,这些认识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出现教学行为的偏差。为此,我校从上一学年开始,就有意识地开展了主题为“理解课程”的系列培训活动。
系列培训活动由校长主讲,已经开设的讲座有:以“理解课程”为主题的“二期课改”通识讲座;以“切实上好每一堂课”为标志的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要求的讲座;以“拓展型课程的内涵与开发”为主题的拓展型课程认识的讲座;以“德育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有效性的讲座;以及以“校本教研”为主题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这样的讲座还将继续开设下去,最近即将根据学校研究型课程建设方面的需要,开设“研究型课程的内涵与开发”方面的讲座。
系列讲座的开设,引发了大家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以及对新课程建设方面的思考。学校以此为契机,为教师购买了1万元左右的的新课程自我学习方面的辅导材料和教育理论书籍,鼓励教师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学校教师在上一个学年中,将读书学习、系列培训和自己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每人都完成了两篇以上的教育教学方面随笔和论文,这样的思考和写作有力地提升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水平。
二、提前实践,积累经验
在组织教师培训的同时,我校从2006年春季开始,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提前进行“二期课改”新课程实践,为学校本学期推进新课程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在基础型课程方面,我们推进了以“其实上好每一堂课”为标志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我们的做法是:首先以教研组为单位,各自制定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切实可行,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和评价;其次,每个教研组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进行相互之间的听课,每个教师一个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并依据标准在听课之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第三,邀请我区中学教研室的所有教研员到我校听课,就“一堂好课的标准”进行汇报,听取教研员的指导和帮助。这项工作仅仅开展了一个学期,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但这项活动在推进教研组的建设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在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方面,我们借助社团文化建设这个载体,开设出了一系列的拓展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方面的内容,供学生们自主选择。这样的课程和学习活动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参与,老师们主动探索,课程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一个学期的实践,老师们在开设拓展型课程方面做到了心中有数,本学期开学第一天,高一、高二年级任课教师就向教务处申报了各自的课程方向,做到了每个老师都能开设拓展型课程,个别老师还同时申报了好几个课程选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的十几位老师,在上个学期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向市教委教研室报送了一批学生选题的案例,被选入本学期的高一研究型课程新教材,供全市高中学校选用。这对我们这些刚开始实践研究型课程的老师们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三、改善硬件,整合课程
上海市“二期课改”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中体会新的学习方式,锤炼终身学习的能力。什么样的信息环境最能符合“二期课改”新课程的要求?我们从上一学年开始,就进行了仔细的调研和论证,最终选择“老师一机,教室一板”的方案。
所谓“老师一机”就是所有承担高一教学任务的教师,每人配置一台液晶电脑和一只容量为1G的优盘,所有老师的电脑全部连同互联网,便于教师及时搜集上课所需要的各种多媒体资料。所谓“教室一板”就是每一个高一教室配置一套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实物投影和电子白板。电子白板有不少优点,一是降低了教学的预设性、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对出现在电子白板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修改,电脑能够将师生的讨论过程通过图片的方式逐渐保存下来,可以做到学习过程的全记录。正是由于这样的记录,也带来了第二个优点,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将精力投入到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可以避免既要听课,又要忙着记笔记,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
全新的教学设备,给师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必将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我们欣喜地看到,全体高一年级的教师,不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不论以前从不玩电脑的还是大家眼里的“电脑高手”,大家都对这一新生事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设备必将引导教师探索信息环境下的教学问题,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四、教研跟进,课题引领
新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来说,面前都有很多的未知数,有很多疑惑的问题需要教师去解决,这既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给教师创造的机遇。我们认为,带着问题和疑惑去设施教育教学活动,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将正式实施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的骨干教师认定和管理条例,我们希望通过学科带头人、校级骨干教师、青年骨干培养对象三级梯队的建设,打造一支人人注重教学研究,人人都有教育科研课题的骨干教师队伍。“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对于学校来说,首先是“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竭力为教师的发展铺设台阶。
我校非常注重在“二期课改”新课程实践过程中,老师们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并鼓励教师将这样的问题和困惑转化成研究的课题,分阶段来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解决的方案。这是我校教育科研课题产生的主要渠道。我们认为,只有在教师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课题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才是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目前老师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新课程三维目标制定的探索”、“学科教材中教育因素的挖掘”、“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探索”、“怎样上单元复习课”……等等。
除了上述的一些做法外,我校还制定了一系列与“二期课改”新课程相关的实施方案、管理条例。我们也希望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实现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