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评论 |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有感
《做最好的老师》是我在读李镇西的第三本书《教有所思》的时候,从鞍山路新华书店购买回来的。这也是我第二次“追星”,前一次抢购余华的《兄弟(下)》,让我很失望,这一次就理性了很多。
按照原来的计划,是准备在6月底读完本书的。但是期末学校的事情特别的多,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作业”也非常多,所以前后花费了半个多月、一直拖到今天才终于读完了这本40万字的巨著。
本书是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由于前面已经读完了他的三本书,因此不免感到有些地方是重复的,几本书的内容搬过来倒过去。但大体上每本书给我的感觉还是有区别的,《与青春同行》使我对他的教育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实主义情怀和理想主义情怀有了突出的印象;《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让我对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古汉语学习、在朗读中体会诗词的韵味、作文的六步评价有了深刻的印象;《教有所思》凸现了李镇西老师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五个一”工程的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这本书则让我对李镇西老师的学生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锻造卓越人格——‘优生’的培养”、“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学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等四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学生形象,通过李镇西老师细致入微的描述,就像自己的学生那样的熟悉和亲切,而故事背后隐含的教育真谛又是那样的催人思考、富有哲理。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李镇西老师反复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20年前,李镇西在给一位高三学生的信中曾这些写道:
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怎样成为千千万万人中最好的一个?李老师强调,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于教师眼中的“优生”,要努力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认识自己、保持童心、超越自我、承受挫折,尽可能挖掘并发展他们身上的潜力,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成为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在这样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一个个性格各异、情趣不同的学生,茁壮成长起来了。对于老师眼中的“后进生”,李老师着力推进“后进生”改造工程,用心灵赢得心灵、不以分数论英雄、教教育的主动权交给班级的同学、做后进生转化的手记……无论什么样的人,其心灵深处或多活少也有美好道德的萌芽,这是李老师的一个基本判断,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成了李老师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两次被学校警告处分、各种毛病齐全、学生和老师眼中公认的差生——万同——一个写十个字能错一个的人,逐渐的成长起来了,还获得了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言的荣誉。
还有很多,班级的管理、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主能力……李老师通过每一个细节,给他的学生营造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土壤和环境,呵护着这些幼苗健康地长大。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
怎样做做好的自己?李镇西老师认为,首先要有“爱”。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博爱,是一种民主、平等环境中的爱,是为着学生的“美好人生”而尽心付出的爱。
李镇西老师说:既然选择了当教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高兴,学生也快乐。做这样的教师,多么有意思!不是没有过挫折,不是没有产生过烦恼,但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只要我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只要我人格的丰碑深深地铸进学生的心灵,我就无往而不胜!
李老师还对“做最好的自己”进行了一番注释,他说作最好的老师不是和那些大家比高低,而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每天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次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长处,明天要求自己比今天做的更好一点,这样坚持下去,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李镇西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并不是一件难事,我现在有了更多的自信了!
《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著
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