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121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可以被惩罚吗?

(2006-06-06 15:17:35)
分类: 校园一瞥

“罚能解决问题吗?”一文在博客上发布后,引起了大家的一些讨论和思考,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和交流,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这有助于我们明辨是非。

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提出了一些观点,我想再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不能越过师德的底线,学生是否也应该有底线呢?如果学生突破了这一底线,能不能罚?”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着一个观点,就是学校对学生保护的有点过头,教师反而成了“弱势群体”了。这样的观点在评论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首先,从学校发展的要素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源、教师、管理者。其中教师是现有条件下学校发展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学校不会愚蠢到去努力创设条件,让教师成为“弱势群体”,去遭受学生和管理者的“两头夹击”。至少在我们学校,管理者考虑的始终是如何为那些想把学校工作做好、也有能力做好的教师提供做好工作的平台。教师在做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出现一些失误,这都是很正常的。学校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提醒教师注意,这样做是不符合教育规律或者教育法规的。每一个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成为“有经验的教师”的过程中,都必然会经历各种磕磕绊绊,都是在老前辈或者同事们善意的提醒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经验,最终获得成功的。如果教师出了问题管理者不去说,那是对教师的不负责任。管理者说了被理解成遭受“打压”,那是教师自己的认识有误区。

其次,学生可以被惩罚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辨析两个概念,即“惩罚”和“体罚”。《现代汉语词典》里说,“惩罚:严厉的处罚。”又说:“处罚:使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受到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什么叫“体罚”呢?“体罚: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法。”可见,这两个词的含义,以及所指向的实施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被惩罚,但是不能被体罚。在“罚能解决问题吗?”一文中提到的两个案例,其实质都是体罚学生,因此是要绝对禁止的。

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对他们进行经济方面的惩罚是不可取的。因此,对中学生的惩罚,实际上就是“使犯错误的中学生受到政治损失而有所警戒”。例如对于学生不良行为采取的警告、记过等处分;对卫生做的不好的同学罚其重做,进行过失性补偿;对违反班规的同学进行扣分和告戒等等。

科学的教育惩罚不仅仅是制止违纪现象的手段,而且还应该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和法制精神的载体。每一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注意,惩罚不能因教师的一时心血来潮而随意确定惩戒的尺度,而应该事先确定惩罚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教师自己制定出来的,而是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商议,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形成共识以后确定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全体学生民主意识的很好的载体。每个同学和任课教师都要按照共同制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出现偏差,都要按照大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处理,包括惩罚。由于大家心里是认可这些规定的,因此实施惩罚的时候,被惩罚的人会心平气和,全体成员也会从中感悟到法制精神的力量。

高一(6)班的“资信管理方案”就是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的一个“班规”。在班主任和全体同学的集体讨论、家长们的热情参与下,他们制定了符合本班特点的“班规”,并在班集体建设中共同来实施。能够被评为校、区优秀班集体,说明了这套制度的行之有效。在他们班里,有鼓励,也有惩罚,大家都能欣然接受,这样良好的民主和法制氛围这为班集体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最近正在学习他们班级的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