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旧有“销金锅儿”之谓

(2007-04-02 18:45:01)
标签:

休闲

谈天说地

八卦传闻

文化

美食

感悟随笔

分类: 诗词·回归古典
    春天的杭州说不尽千般妖娆,万种风情。上周给弟子讲论文,以为大好春光不如且去景区,既叙说文章又不妨赏景。归来原有意属文,不知为何竟未能如愿。后两日又有吴教授相约景区喝茶,又勾起这番心思,奈何近日疏懒终难成就。转眼清明时节,春色阑珊,这两日气候有变,若再不动笔,可真有点古人说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无奈何,翻出多年前旧文权且充数。文章是因了周密的《武林旧事》而写的,所以是当年西湖的春日景象,不过也聊可一窥这个繁华胜地的古往今来。
杭州旧有“销金锅儿”之谓
    南宋周密,入元之后追忆昔日都城杭州盛况,写成《武林旧事》,其间于世俗风情记载颇祥。中有“西湖游赏”一篇,详细叙述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春日游赏、彩舟竞渡的繁盛景象,细致入微,披阅之间,历历如临其境。
    杭州自南朝以来日渐繁华,唐以后则蔚为大郡。兼其物产丰盛,景色秀丽,气候宜人,一时名满天下。宋室南渡后置都临安,更是将昔日汴京的繁华与临安的富庶秀丽相融合,一时间歌台舞榭、勾栏瓦子,遍布市内。加之朝廷上下耽于享乐,士人庶民争相效仿,于是游赏之风甚是流行。春日西湖竞舟即是当时从官家到民间都很喜爱的一种春日游乐风俗,一应船只,尽皆披金饰彩,极为华丽壮观。这种规模浩大的竞舟活动,作为当时都城全社会性的游乐方式,几乎吸引了个各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甚至许多社会交往活动也都借此机会进行。作为一种社会风俗,它既表现了都市生活的繁华,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挥霍和奢侈。所以旧时称杭州为“销金锅儿”,正含有对糜烂之风的讽喻。
    周密的西湖游赏重点写西湖春日竞舟。每至元宵灯过,所谓“探春”之游即开始,“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可见率先掀起此风的定是富豪之家。舟的华丽往往显示主人的富贵(这很像今日有钱人用豪华汽车来标明身价),因此赛舟除了本身的娱乐意义外,也是一种社会品级的显示。“内有曾经宣唤者,则锦衣华帽,以自别于众。”(看来光是有钱还不行,还得有社会地位,尤其是在都城天子脚下,受到皇上召见那自然不单是金钱可以买到的。这有点象时下商人们喜欢在人大或者政协谋个位子一般,也是一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官府豪贵为了促动这种活动,又多有犒赏,更是助长了龙舟竞渡的风俗(每个社会都需要营造繁华,既然大家都喜欢,上行下效,其乐融融,不也是在创造和谐气象吗?)赛舟之时,景象非常壮观:水面上舟舸并集,不计其数,密密重重,几乎遮盖了整个湖面,仿佛行舟之路也被掩没;往观者则云集苏白二堤,士女闲杂,熙熙攘攘,倾城出动。湖中舟上,鼓乐喧天;堤边人中,欢声鼎沸。上下交织,热闹异常,这是临近开赛前的景象。开赛之后,竞舟由南至北,最后穿过西泠桥,尽入里西湖,一时间大湖之中舟舸全无。而断桥一边则是泊舟纵乐,歌舞佳人,红粉绿袖,顿成湖上新欢。与之交相映照的是,桥上翩翩少年的风筝比赛,较之湖中竞舟别有一番景致。周密所记西湖游赏极为细致,刻画当时南宋都城风俗很是细腻。(想到了那个时期的诗人林升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何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显然周密所记载的,只是南宋偏安苟且中所觅得的“太平”之时景象。
杭州旧有“销金锅儿”之谓
    实际上宋朝在退守江南后,国脉日微,虽然仍耽于享乐,但毕竟渐渐衰败。所以其后即便复有热闹景象,也只如昙花一现。所以连周密文中也讲:“先朝龙舫久已沉没,独有小舟号乌龙者”,“其舟平底有柁,制度简朴。”这中间实是隐含了一种世运更迭的叹息。当然不论怎么说,这种社会习俗都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正是这种文化的存在,才使得西湖在本身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中,更有一种绵绵深沉的人文色彩,才使人能于其恬静秀美之中,领略到生命的情调与生活隽永的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