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高情逸韵中寻求娱乐

(2006-05-15 23:35:14)
分类: 诗词·回归古典
    这几天感觉有点忙忙碌碌的,似乎事情特别多,事情一多心里免不了就有点烦。看研究生论文,写到现代人的娱乐追求,讲到娱乐也是人生的一个目的,这一点在过去我们却没有正视或者说不愿意承认。记得好多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给同学毕业留言好像也写到了“奋斗和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过去讲艺术的起源好像也有娱乐说,追求娱乐是人的本性,但是在现代社会的挤压中,尤其是当心境丧失平和的时候,娱乐常常变成一种奢望。我给自己的学生讲:“眼界要放高,眼光要放远,心胸要开阔,心气要平和。”大概这也是一种高情逸致吧,能够保持这种高情逸致,或许也有利于达成娱乐的人生。再贴一首王维的五言《杂诗》,寥寥20个字,很有一种高情逸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首《杂诗》大概原本无题,编集时名之曰“杂”,如同后来的“无题”诗一样。它所写的虽然是生活小事,所表现的高情逸趣却不同凡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本是正常的情感。一个久客异乡的人,突然遇到了故乡来人,最为迫切的自然是关于家乡的事,所以禁不住发问。要问的事情很多,如家乡的变化,亲友的安好等,但诗人对这些却都不问,而问起家中窗前的梅花:“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而且问的口气很郑重,这就使人觉得奇怪,不易理解。而这却正是作者情趣高雅之所在,透露出他的脱俗超凡的兴致。从此也可见这位故乡来人也决非一位苟苟营营之辈,不然,他顾及不到梅花开未,必然无言以对。所以,从其所交,也更可看出作者的高情雅致。

这首小诗就艺术构思来讲,是身份别致的。前两句平平叙出故乡来客,后两句发问却只及梅花。这似乎显得过于突兀,但作者曲折深沉的情感却正是借这种突兀的结构得以传达,愈是突兀,则愈显得感情深沉强烈。其实,这种写法在古人诗中并不鲜见。传为晋陶渊明所作的《问来使》即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前,今生几丛菊?”其后宋代王安石的《道人北山来》诗:“道人北山来,问松栽东岗,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但赵松谷说:“渊明、介甫二作下文缀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唐宋诗举要》引),对此诗更表赞赏。此诗寥寥几句,用意之间张驰相辅,不多赘一字一意,虽然结构突兀,情感骤涌,毕竟在情理之外显出了意趣自然。而这正是此诗高妙之所在。

         

          ——原载《唐宋诗词评析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P9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