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家烧饼天津包子及营销传播

(2006-05-17 21:41:48)
分类: 传媒·营销广告
    闹热一时的土家烧饼渐渐冷落了,前些天第一次看见传说中的土家烧饼店,门可罗雀没有人光顾。顺便买了一个烧饼,吃上去味道有点独特,但是感觉似乎有点怪怪的腻,那香味好像不太自然。想来这也许是冷落的原因之一吧。据说就在几个月前,这个打着土家族特色号称“土的掉渣”的烧饼店,每天门口都有人排队买2元一个的烧饼,于是烧饼店开始连锁扩张,2个月下来竟然开张了80余家连锁店。不过一阵风过去后,现今大部分连锁店又关门歇业了。市场就是这样真切,前后不到100天时间,就通过一种MBA式案例教学,给大家上了堂生动的营销和品牌传播课程。
    无独有偶,就在土家烧饼风光不再的时候,城西有一家“天津包子”又慢慢热了起来,于是也开始了它的连锁业务。前几天看过报纸上介绍天津包子,专门抽了个早晨去买包子。一样要排队买,味道还可以,不过也就跟杭州的新丰包子,还有当年的南方大包差不多。“天津包子”旁边就是“土家烧饼”,一热一冷很有对比。想来现在那些排队买包子的人,大概以前也是烧饼店的主顾吧,这么快就喜新厌旧,可见如今产品或者品牌的生命周期是在太短了。
    由土家烧饼、天津包子想到了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营销学的经典模式是麦肯锡的4P,传统营销从产品开始,必须先有个好的产品。这些年市场营销的新把戏新概念也不少,最耀眼的就是4C了,在强调需求第一的同时,特别强调传播沟通。似乎土家饼、天津包子从产品本身来看都符合这点,而且他们也十分注意营销传播。小本生意自然没有钱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什么的,但是却很好的运用了公关宣传和人际传播的手段。不少人也都是看到报纸电视上的鼓吹,以及身边熟人的口碑相传,这才慕名去买的。而小本经营门面本身不大,有这么多人来买,一下子肯定供不应求导致了大家排队,于是有意无意也采用了饥饿销售战术。很多时候市场就是这样被炒作起来的。不过这种炒作在市场开发导入阶段虽然很有效果,但是对于市场维护,也就是现在时髦的品牌关系建设却未必有多大帮助。因为后者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稳定的消费认同,尤其是象烧饼和包子这样极其简单和容易替代的产品,很难设想有多少人会一如既往那么热情下去。这也许就是曾经红火一时的南方大包销声匿迹的原因,当年杭州延安路上那个既有传统又有规模的大饭店为此还申请专利并北上京城扩张,产品也不错媒体也炒作过,但仍旧没有最终造就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
    原因在哪里?媒体记者分析说是烧饼店连锁扩张太快,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前面提到产品生命周期这个概念,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是当今市场的一个规律,不要说简单的烧饼和包子,就是打着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移动电话也是这样。几年前在中央台《对话》栏目看摩托罗拉老板高尔文,一个极具涵养温文尔雅的绅士,他讲自己公司的一个重大失误,是没有看到移动电话的生命周期也很短。《财富》中文版推崇这两年诺基亚手机之所以发展,原因是现任总裁的创新眼光,竟然在一年间推出几十款手机。所以市场营销在把握产品概念的同时,还要把握产品创新,借以不断为品牌注入活力元素。而传播也不只是简单的产品信息传达,还是一种与顾客的交流和对彼此关系的维护。炒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炒作帮助建立知名度和初次购买尝试后,还需要延伸出更进一步的认同,也就是所谓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但这一点不论土家饼还是天津包子都没有开始,至少现在还没有完成。前几天去城西一家叫做“临记老厨”的特色饭店吃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天自始至终只有我们一桌在吃饭,想当年这里也曾由于媒体炒作而顾客盈门,如今的冷落真不能不叫人感叹市场的残酷。
    当然营销失利可以总结出的市场因素有很多,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全部原因。但说到底在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中,任何产品或者品牌如果想凭借炒作获得成功,这种营销优势只能是暂时的。一个产品要想持续营销,必须在合理定位的前提下,满足市场的4P和4C要求。与前面所讲几家不同的是一个叫“沙县小吃”的不起眼小店,它的连锁似乎也不少,相信很多人都进去过。沙县小吃虽然没有象土家饼和天津包子那样让人慕名,但是它的产品却不象烧饼和包子那样单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满足人们日常就餐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新鲜好奇的冲动购买。餐饮经营,不论是大酒店还是小餐馆,其秘诀在于培养忠实顾客的同时,借助人际传播保持营销生命力。沙县小吃以自己的特色坚持下来,虽然在街上一溜小餐馆中,它未必是最火的,但却始终是顾客不断的。这也许透露出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的真谛,大到跨国经营的全球品牌,小到烧饼包子,营销传播的本质没有区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