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性情自然及其他

(2006-03-26 11:22:26)
分类: 诗词·回归古典
      昨天有littlesto说到“雪夜访戴”的典故另有他解,因为已经很迟了就想今天需得有一篇文章谈谈这个问题。不是作学术之辨,只是个人挥发而已。
     看“雪夜访戴”应该超越事情本身,它实际上体现了魏晋名士的一种人生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不是抽象的所谓生命哲学概念,也不是惊世骇俗的放浪形骸,其核心乃在于性情自然。当然研究哲学的人可以从中抽绎出许多,写在这里难免有故作深奥之嫌。简单地说,出于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思考,魏晋名士尤其关注要顺乎自然,顺乎自然的一种标志就是讲究性情。放达只是一种带有扭曲的形式而已,主要是因为“竹林七贤”处境所致,他们自己也不希望效仿。《世说新语.任诞篇》有云:
         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步兵云: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而。
     这是阮籍(步兵)告诫儿子(阮浑),说侄子阮咸(仲容)已经学他放达了,不让儿子这样。其注引《竹林七贤论》:“籍之抑浑,盖以浑未识己之所以为达也。”所以象刘伶等人那样放达,其形式原本就不值得效仿。关键是他们追求的实质,我以为这就是性情自然。后来的名士在这点上做得要让人容易接受一些,比如崇尚自然,追求真意,还有陶渊明的归隐田园,这已经是魏晋风度之余韵了。
     魏晋名士追求不过是古往今来一切人类追求的一个摹本而已。其实对自然、自由、自我的价值追求是人的本性。社会化在某种意义上压抑和限制了人,所以人需要一种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这些。只是有的方式恰当一些,有的方式可能不大和谐。我想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只不过冲突的形式内容有所差异而已。有些人为这种冲突找到一个比较适当的疏导途径,有的人则未必能这样。魏晋名士把性情与自然相结合,最后抵达了一种境界,因而大致可以形成高尚的人格。而还有一些庸俗之人,无法引导精神追求,所以常常陷于尔虞我诈之中,也就永远不可能到达更高境界。这倒有点象北岛那首著名诗歌所说的: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用一种平和恢弘充满善意的心灵体味世界和人生,即便是世路险恶充满沧桑,你也会从中找到一种精神的寄寓,让心灵在顺乎自然的体悟中得到升华。说到真性情,去年兴之所至命诗题写弟子,记得写小磊为人率真有藏头诗云:
        小荷才露疏梅初引,
        磊落天性诚且真。
        最是无端大笑时,
        率性痴狂难分。
        真实坦荡无间隔,
        美目流盼怡人。
        丽影妆成常顾盼,
        有师嘱保五争三。
     当时大家以为颇为传神。现在想来那也是一种性情自然,就像是我以为自己写博客“好在尽兴”。昨天金鱼问我每天花在博客上面多少时间,是否是在线写作。我讲大概一个多小时吧,在线写作的好处就是随意挥发,很有性情的感觉。感谢信息技术发展,给了我们不同于魏晋时期的性情挥洒方式。【卫军英】
 
附:关于性情自然我早年发表过一些论文,比较代表性的有:
 
《陶诗重性情论》(《浙江学刊》1990年第2期)
《论阮籍咏怀诗的情感逻辑》(《杭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