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得买本小说想到书的营销

(2006-03-20 21:20:16)
分类: 生活·校园内外
       

自命一介书生,看书买书也是一个嗜好。不过买来买去好多年却没有买过小说,与此相应的是好多年也没有看什么小说,甚至是连文学作品也很少看。现代社会信息流量太大,总感觉经济时代文学已经失去昔日的魅力,所以也就渐渐疏远了文学。

但偏偏是春节前买了一本小说。说来大家要笑话我,因为看电视剧《亮剑》,断断续续感觉尚未尽兴,就到书店里买了小说继续看。小说买来回办公室路上边走边看,惹得路人投过一道道怪怪的目光,连同事和弟子也嗤嗤地笑。回到家儿子颇觉诧异,这许多年老是带他去书店,从来不买小说,现在竟然买了这么一本书,想不通。

其实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说来书也是一个产品,一本成功的书必然有自己的特别的品牌价值。对于我来说,《亮剑》的价值就在于它所传达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充溢全书的激情和理想的光芒。我有时候也觉得奇怪,在经过多年的商海沉浮,遭遇过形形色色的人生际遇,我都这把年龄了还老是沉湎于一种理想崇拜之中,看来自己永远也不能成熟。不管怎么说,回到书的营销传播上来,归根结底就是作者要写作,必须根据市场为自己的书做好定位,然后再实施有力的定向传播……就像我这些年不买小说,难得买一本却让别人感觉不像是我应该买的。实际上无所谓象不像。书也像其他商品,一种是快速消费一种是耐用品牌,关键是找到书和对象的某种关联。

这几年倒是常见儿子经常买一些文学书籍,但除了侦探推理作品之外,似乎只有韩寒的小说。记得几年前有一次看到他买了本韩寒的小说,似乎叫《象少年啦飞驰》,感觉这名字总有点在语法上跟我这一代人不那么合拍。当然,我必须承认自己落伍了。后来我也偶尔在书店里面翻一翻韩寒的小说,说实话不是想看他写得如何,而是想知道一下这个年龄的作家,每本书开印就是十多万甚至是几十万,从营销传播角度它的优势在哪里。去年在书店里翻看韩寒的武侠小说《长安乱》,回来告诉儿子他说不知有此书,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不以为然。今年见儿子买韩寒的《一座城池》,拿来翻了翻感觉写得很一般,跟儿子交流他也认为写得不好。

为什么《一座城池》写得不好他却要买,而去年的《长安乱》连看也没有看就有点不屑?想来主要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也许是题材,他认为韩寒并不适合武侠题材,与其看韩寒还不如翻出 金庸先生的再看一遍;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同学或者是什么报道讲了这《一座城池》,却没有讲到《长安乱》。这两个原因都跟整合传播有关系,一个是说品牌认同,一个是说信息传播。韩寒的书这么畅销,有品牌定位、目标市场确认、消费群体稳定等多种因素,这也都是营销传播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