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世事杂评 |
近来,个税申报的事闹得沸沸扬扬。随着申报日期的结束,各项数据显示,申报结果远不能令税务部门满意。据悉,申报人员仅为预计申报人员的1/4,高薪行业(诸如教育、医疗、电信等)更是申报寥寥。于是,这几日开展定向约谈、加大处罚力度的宣传不绝于耳。本来,收入纳税是进步国家的通常做法,这些年来老百姓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纳税,这次12万元个税申报只不过是以往纳税方式的延伸,却出了这样的事,除个人原因外,尚存在着诸多的社会问题。
一是社会缺少必要的诚信基础。各家税务部门尽管信誓旦旦,承诺个人信息绝对保密,查阅手续如何严格,但申报的人都明白,凡事都是人做的,税务本就是行风整治的重灾区,一些税务人员吃、拿、卡、要的恶劣形象还没有在人们的心目中消除,叫人如何信得过这些苍白的承诺呢?
二是国家还没有建立个人收入的监管渠道。目前,除工资信息有据可查外,其余须申报的纳税项目均在非控范围之内。有时,人们也不是有意瞒报,譬如今天收了一个手术红包(当为不当收入),明天领了一份稿费,后天又参加了一个专家评审,除非有意登帐外,也是难以记清的。既然你无法监管到这些收入,大凡不愿做活雷锋的,也就懒得申报了!
三是纳税人意识引导的偏颇。多年来,我们始终强调纳税人的义务,但很少强化纳税人的权利。在义务和权利不对等的请况下,纳税人义务的自觉是很难建立的。纳税人有理由问:个税收缴比例经过公证的程序了吗?政府每年的税收支出向纳税人公示了吗?政府各部门的办公效率满足纳税人的要求了吗?以权寻租的现象改善了吗?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让纳税人满意了吗?当纳税人还不能主导这一切的时候,就犹如你出钱去买服务,服务做得不好,是谁也不愿意主动付钱的!
今天,社会的确在进步了,在与世界先进文化逐步接轨的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当其冲,你真的成为了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变成了老百姓的公仆,遵循了完善的法治,个税征缴还会是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