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无路相逢
(2008-08-05 18:43:33)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一竿风月系兰舟 |
窗外骤降夏夜暴雨,雨水蕴满云与天空的遗憾,垂直跌落尘埃。有惶急奔走的无伞路人,举起手,作势遮挡头顶。
次次出门,都不记得带伞;次次遇爱,都措手不及。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毛文锡这首《巫山一段云》,最爱便是“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这句。仿佛云自有情,流连徘徊在群峰之间,一任远风如何撕扯,始终不去。执拗得可爱。
述及男女欢爱,中国文学多用“云雨”一词指代。隐于红色纱灯的那点烛火,温暖暧昧的气息一望可知。毋须细说。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此段描写巫峡,形象精准。由于特殊的地质与气候条件,致使巫峡景致清奇。往往雾锁群峰,朝云暮雨,予人强烈神秘感。
宋玉创作《高唐·神女赋》,取材于先民传说。神女瑶姬原型既传说中的天帝之女。《山海经》中有载,帝女未嫁而亡,葬在巫山向阳的高丘,其精魂附在了灵芝草上。而这种灵芝,具有一项特殊功效,媚人。
《高唐赋》中,除了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便是讲述了楚怀王与神女梦中云雨的故事。巫女自荐枕席,临别还对楚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依依不舍。
春梦虽了,遗痕犹在。后,怀王在巫山建了座名为“朝云”的庙宇。
《神女赋》依旧是做梦,只是梦的主角换成楚怀王之子襄王。神女样貌精细描画。“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极言其美,非人间可见。最后,她终于还是发乎情而止乎礼,留下怅惘难舍的楚襄王,飘然而逝。
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
瑶姬宫殿是仙踪。
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
至今云雨带愁容。
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怅然若失者,自楚王而下,历代无绝。这首牛希济的《临江仙》,是花间词中咏巫山神女的佳作。
穿越巫峡,周遭耸立皆陡直峭壁绝崖,峰顶多隐现重重云雾中。湿气透骨寒凉。林木瑟瑟其间。遥想神女一去,千载再难逢。世间情爱亦何尝不是如此。一旦错失,再难接续。惟有明月常在,夜夜斜挂寒江。晨钟嗡然鸣动,远行的船儿,即使载满愁怨,仍须赶早启航。
再多触景情伤,再多唏嘘谓叹,总要抬脚上路。神,可以驻留于某一时刻,永恒不朽;人,却如流水蜉蝣,匆匆划过尘世。
宋玉不比屈原,没有显赫家世。他出身贫贱,且一直未有机会成为皇帝身边可以参政议政的要臣。而况当时的楚国于屈原在时就已内忧外患并举。如秦将白起所言,“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战国策·中山策》)
楚顷襄王好色贪淫。宋玉做《神女赋》,费尽心机编出如此绚烂瑰丽的故事,其实用意仍在讽谏。“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以神女梦中相见相诱,他希望襄王起码能在短暂时日内,戒淫戒色。“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他试图劝告他,即使是神女,亦希望欢会的是贤明帝王。
然,仅凭一虚幻女神,襄王又怎可能立地成佛,变成一代明君英主?
神女未能拯救楚襄王,亦未能拯救楚国。后世,却有无数如神女般的女子,做了男人成功进身的阶梯。
有“元才子”之称的元稹,出身贫寒庶族家庭,父亲早亡。长大后名扬海内。除却自身天赋过人,亦有其自传体小说《莺莺传》广为流传,做了帮衬。元微之早年的一场情事,又经王实甫改编成《西厢记》,遂愈发家喻户晓。
有故事的男人,如辗转千里由岭南运抵长安的妃子笑荔枝,让人不禁联想起一路颓毙的匹匹驿马,反愈觉其色润香奇,非一般凡品堪匹。
来看《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初夜。
“一痕透酥,双蕾含春,芳胸乍露,玉体横陈。张生见了,顿觉神魂颠倒,他把软玉温香,抱个满怀。但觉人面田田,兰玉满满,春至人间,花能弄色。柳腰款摆,花心轻折,如牡丹沾露,娇媚初放。于是嫩芯娇香,随蝶安排,艳体摩挲,缱倦备至。”
彼时,元稹(张生)未曾发迹,莺莺遂以身相许,如此相待,直教这可怜的男人由泥沼,一脚步升天堂。他是“如穷汉做富翁,平民做了皇帝。”
这夜后,他和她便如“比翼鸟,双宿双飞,鸳鸯被底,云雨颇兴,芙蓉帐里缱倦无限。亿万情种,胶中投漆,百千重爱,茧里伏蚕。”简直痴缠得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一般。
如此描写,过白过露。乍看惊心眩目,细品又觉未余些毫遐思畅想的空间。比照孙光宪两阕联章艳词,情境相似,意趣却颇有不同。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镮碎撼门初闭。
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
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良宵,不可无月光助兴。他独自进门,将紧跟身后的月光一并急急关在了门外。即使爬上屋顶,月,依然无路溜进她的香闺,惟自高挂房檐边缘,撒下一地寒影清辉。
玉钩兀自空垂,帘幕已落下。香炉里有袅袅青烟闲闲升腾,灯花偶然爆战,如美人惊笑。万般皆上好。床上围屏亦已轻轻掩上。高唐云雨。秋长梦更长。
孙光宪的这阕《菩萨蛮》,生动如画。
花冠频鼓墙头翼,东方澹白连窗色。
门外早莺声,背楼残月明。
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
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一梦,至雄鸡啼鸣。黎明的熹微,映上窗棂。有莺声绝早。而昨夜那弯不舍残月,业已划落楼角。轻寒薄雾里,她,一晌欢愉过后残妆未褪。衣衫拖曳未整。执手相送。依依。
两阕联读,竟如电影画面般流畅,景与情皆步步递进。
只可惜细读之下,终究还是两人戏,惟有一人在主演。他如剪纸般单薄,面目模糊。仿佛随时方便隐退。命中早已注定,许多年后,他于她终将始乱而终弃。
弃便弃了,毕竟山高水长,你我日后再无瓜葛。曾经的鸳梦,曾经的山盟海誓,尽可于记忆里装订成册,留待我一人白首时静静翻检。总会有,波澜不惊的那一天。
你又何苦走上街衢,撕扯下自家脸面予人观瞧。光天化日。其状丑劣无匹。
元稹在《莺莺传》中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他将她比做蛟螭,比做妲己褒姒。惟其可爱,反成妖孽。元才子将身心相许于他的莺莺,直接定位为尤物。
“尤物”一词最早出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其时,晋国大夫叔向,倾慕申公巫臣和夏姬所生的女儿。有母妖冶如夏姬,想其女亦当闭月羞花,差不到哪去。但叔向的母亲却认为,此女切不可娶进门,“甚美必有甚恶”。
古代的这一观点,延至今日,仍留余毒。大凡美丽出众的女子,常难以见容于人。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由《左传》上所载可见,元稹对于“尤物”所下的结论严重缺乏创意。
明明是他辜负了她。只因她是女人,美丽的女人,他便有了抛弃她、侮蔑她的理由。
话说到尽,事做到绝。他多想将她象一块疮疤一样就此忍住剧痛,咬牙剜除。毕竟,他还是做不到。享尽荣华,名利如云烟过眼;遍历花丛,始终难以忘却的,仍是最初与她的那段简单欢好。
元稹后来曾做过一首诗,名为《春晓》,颇似对多年前与莺莺初恋的回忆:
半未天明半未明,
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
二十年前晓寺情。
他曾与流氓宦官于驿馆发生冲突,从此脸上落下无法消去的疤痕;而与莺莺的那场情爱,于他心上烙下的,却是永世难以磨灭的憾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