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年后

(2013-07-16 09:50:22)
分类: 随便
知道昆明有龙头街,也知道那里有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抗战时给自己盖的唯一一座房子。只是生性疏懒,一直未去。不过如今看来是得去一趟了,否则的话就可能看不到了。因为这所房子,很可能马上就会被写上一个大大的拆字,外面再画一个圈儿。那条寻常古朴的街道,会被打造成一个所谓的特色古镇。
北京的家没保住,我们能不能把昆明的这个家给他们留着呢?
我希望他们能留着。但就如同无数个孩子在光天化日之下从大街上被人贩子抱走一样,他们在北京的家就那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拆了。盯着昆明的眼睛可比首都少多了,如果林徽因和梁思成活到今天,我相信他们也会像我一样没有安全感,很可能也变成一对钉子户。从抗战到今天,大概是70年,要说服梁思成两口子拆迁,道理其实很简单:房子70年的产权到期了知道吗?麻烦你们自己搬走吧就不要劳烦我们动手了,我们城管很忙的,在这座城市中还有很多房子等着我们去拆。
从梁思成们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这片土地,最起码是昆明这片土地上的房子的未来。
我曾经在《昆明,我们有未来吗》一文中写到,一百年前的建筑是在今天被拆的,十年前的建筑也是在今天被拆的。我们生活在今天,何其荣幸,何其惶恐。荣幸的是,我们这些绝大多数都不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会有幸去亲手拆除梁思成盖的房子。惶恐的是,我们拆梁思成唯一一座盖给自己的房子时,手真的不会抖吗?
对于拆建筑的人,这是个最好的时代,对于盖建筑的人,这是个最坏的时代。无论是大时代还是小时代,一个时代的长度都只剩下70年。70年是人的一生,也成了一座建筑的一生。我忽然想起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俏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原来这歌还有另外一句歌词:人的一生越来越长可建筑的一生却越来越短。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如果不拆,自然最好。如果要拆,那我的希望是,我们尽早约个时间一起去那里看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