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盲探,艺术源自推理,却高于推理

(2013-07-09 12:04:45)
分类: 影评

看完《盲探》后我在感叹之余首先想到的是,香港电影好多年没出现过类似的好片了。尤其是这部电影还是刘德华演的。上一部类似的片子是什么时候?可能要追溯到《无间道》。杜琪峰的上一部片子是何时?可能是《大事件》。《盲探》的剧本之精致,叙事之自由,在近些年的香港电影中,是罕见的。
我一直不太喜欢类型片的称谓。按照一定既有规则拍出来的,可能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很难拍出一部有趣的作品。我认为的香港最好的那些电影,都符合我说的这一点,包括《喜剧之王》,包括《无间道》和《大事件》。如今又有了《盲探》。《盲探》开始的基调很明显,或是让我误以为很明显:这是一部侦探片。但是,郭涛的出现,是明显和侦探片的氛围不符的。接下来,《盲探》马上变身为喜剧片,它贡献了电影史上在法医解剖室里最爆笑的喜剧场景。而这喜剧桥段和侦探片的主题又是紧密联系的,它是刘德华用以还原犯罪现场的手段。这就引出了最让我赞赏的地方:推理过程。
思考,是很难用电影语言来体现的。杜琪峰在此片中却做到了,他把思考这个抽象的动作借刘德华和郑秀文之手给拍出来了,他甚至借刘德华之口指明了思考所涉及到的大脑区域,其用意非常明显。推理和形式这两个字有点格格不入,在《盲探》里,形式却变成了最重要的一环,当郑秀文戴上头盔,当她和刘德华互扇耳光酗酒纹身自残的时候,当她变成那个受害者的时候,你会明白,推理一个案子,和演好一部电影如出一辙,得不得奖和破案的目的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学会享受这个表演的过程。
这种处理肯定是不真实的。但是这种处理肯定是最好看的。艺术源自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源自推理,却高于推理。
高圆圆的出现和外婆这两条线的出现,继续起到点题的作用,逐渐让本片开始像爱情片,也逐渐让本片的主题浮出水面。外婆那条线我一开始接受不了,直到最后才明白她藏身柜中的含义。藏身柜中的情节很惊悚,比泡在水缸中的骸骨还惊悚,这种惊悚源自想象,想象那藏身柜中漂洋过海27天的恐怖,还有那个独自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女。
和很多人看此片联想到铁三角的其他电影不一样的是,我看《盲探》首先想到的是《姜戈》。两部片子不约而同地涉及到了赏金猎手的题材,一个牛逼哄哄的老大带着一个执着的小弟,处理方式迥异,但效果都非常好。《盲探》中的盲探和《姜戈》中的医生一样牛逼,而前者在题材的自由度和叙事的巧妙上还要胜出一筹。
有关盲与明之间的辨证关系是本片所极力打造的形而上的东西,我看似乎有很多人对此说了很多,在此就不再啰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70年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