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评 |
在讨论《寒战》这部片子前,我想先自我反思一下,我为什么喜欢香港电影。说实话,在看《寒战》前,我没想过这个问题。从我看第一部香港电影起,我就迷上了它们。第一部是《少林寺》还是《画皮》有什么关系吗?我喜欢香港电影,就是喜欢它的那种不正经,喜欢它的烟火气,喜欢它那些有血有肉接地气的人物。你让我看一部描写香港警察法制建设的电影,我觉得我还不如去看新闻联播。可遗憾的是,《寒战》就是这样一部描写——至少它的导演自以为是在描写香港法制建设的电影,电影刘德华和梁家辉多次念出“香港的法制精神”这样的台词。在这样的精神照耀下,小马哥只能情何以堪,郑伊健必须得欲哭无泪。
电影中多个人物都形同虚设。最典型就是林家栋,拿过金像奖最佳男配的他在片中就是个花瓶,莫名其妙的端着一杯奶茶出场,莫名其妙地反了自己的上司,莫名其妙地死去……再回头看看老港片,哪怕是一个龙套,也是有血有肉的。彭于晏这个角色,完全是模仿《新警察故事》里的吴彦祖,吴彦祖和彭于晏都是当着自己的老爸的面被警察开枪击倒的,但吴彦祖报复社会是一个教育的悲剧,他最后手里的枪是没有子弹的,彭于晏则是想帮他老爸往上爬,他最后拿枪的逻辑很混乱,这两个角色其实才分别是两部影片的灵魂,相比之下,吴彦祖更像个让人感同身受的大孩子,虽作恶多端但依旧让人同情,而彭于晏虽然口口声声说为了弟兄们,但由于角色本身过于单薄,两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任何铺垫,谜底由他说出来简直就变成了说教,让人心生反感。
人物设置上的被架空,使得该片完全不接地气,就彷佛是该片引以为傲的航拍那样,完全漂浮在空中。片中唯一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角色是那个的士司机,郭富城上了车后还满腹牢骚,观众明白他就是我们每天都能遇到的普通人。但这样的普通人,在影片中太少了。
剧情上的逻辑硬伤,也比比皆是,比如从金库里取出九千万后,劫匪居然提出只要三千万,这种匪夷所思的要求居然没有引起郭富城的怀疑,还莫名其妙地违反规定把剩下的五千万送回金库,我简直要怀疑编剧是不是真的把这个剧本写完了!其他让人无法忍受的还有郭富城和梁家辉的普通话,就好像在听一部拙劣的有声小说,还有天台的烟花爆炸特效,拙劣到让人发笑。
都说这部片子可能是十年来最好的香港警察电影,我看先不用和《无间道》比了,即使《新警察故事》都比它高明不少。
电影中多个人物都形同虚设。最典型就是林家栋,拿过金像奖最佳男配的他在片中就是个花瓶,莫名其妙的端着一杯奶茶出场,莫名其妙地反了自己的上司,莫名其妙地死去……再回头看看老港片,哪怕是一个龙套,也是有血有肉的。彭于晏这个角色,完全是模仿《新警察故事》里的吴彦祖,吴彦祖和彭于晏都是当着自己的老爸的面被警察开枪击倒的,但吴彦祖报复社会是一个教育的悲剧,他最后手里的枪是没有子弹的,彭于晏则是想帮他老爸往上爬,他最后拿枪的逻辑很混乱,这两个角色其实才分别是两部影片的灵魂,相比之下,吴彦祖更像个让人感同身受的大孩子,虽作恶多端但依旧让人同情,而彭于晏虽然口口声声说为了弟兄们,但由于角色本身过于单薄,两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任何铺垫,谜底由他说出来简直就变成了说教,让人心生反感。
人物设置上的被架空,使得该片完全不接地气,就彷佛是该片引以为傲的航拍那样,完全漂浮在空中。片中唯一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角色是那个的士司机,郭富城上了车后还满腹牢骚,观众明白他就是我们每天都能遇到的普通人。但这样的普通人,在影片中太少了。
剧情上的逻辑硬伤,也比比皆是,比如从金库里取出九千万后,劫匪居然提出只要三千万,这种匪夷所思的要求居然没有引起郭富城的怀疑,还莫名其妙地违反规定把剩下的五千万送回金库,我简直要怀疑编剧是不是真的把这个剧本写完了!其他让人无法忍受的还有郭富城和梁家辉的普通话,就好像在听一部拙劣的有声小说,还有天台的烟花爆炸特效,拙劣到让人发笑。
都说这部片子可能是十年来最好的香港警察电影,我看先不用和《无间道》比了,即使《新警察故事》都比它高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