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教学机智》一书,我深有感触。应该说教学机智属于一种教育智慧。如果遇到教育对象的一些突发事件,拥有教学机智,就能采取更适宜的教育手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教学机智,更趋于一种临场发挥。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教学机智的产生同样需要一些知识理论的支撑,需要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
因为热爱,才会真正地去思索学生出现的一些现象,才会去想办法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类问题。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学机智才会产生。现在的老师都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外,还会有一些额外的事情要做。工作状态的饱满可以让人很充实,也可以让人产生疲累。在这种状态下,老师们观察学生的时间比较少,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一些学习问题,比如常见的不做作业,拖拉,状态涣散等往往会运用简单的处理方式,如警告、催促、批评教育一下。如果问题解决,那么这件事情就结束了。事实上,孩子在出现这些情况,可能还会有深层次的问题,而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那样简单。但老师们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问题的根源。只是在短时期内用威严堵住了事态的发展。但那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往往还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如果心中有热爱之情,往往对学生发生的问题会多留个心眼,在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往往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总会想着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更接纳自己,如何教育才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帮助。
教学的机智离不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理论积淀,孩子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只能同情和心疼,并不能给孩子有太多的帮助。叶圣陶的三颗糖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智的例子。如果没有丰厚的教育理论涵养,看到一个孩子拿着砖块要砸人,第一反应就是制止与斥责。而叶圣陶却用三颗糖完美的奖励了孩子,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而且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错误,并获得了改正错误的勇气,相信叶圣陶的三颗糖一定会温暖这个孩子一生。
教学机智虽然不能计划但是在长久的实践中,在众多教育现象的反思总结中,会形成自己的处事风格。这种风格会让你在遇到突发的教育问题时,急中生智。所以我觉得教学机智,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往往会和一个老师在从教之路上的修炼息息相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