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接的班中有一个男孩子,身强体壮,肤色白皙,眼睛大大的,透露出纯澈与天真。偶而与他对视,又感觉到这份天真中似乎带着一点点小邪门。
这不,大家都在认真听讲,他嘴巴里咕噜咕噜地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我并没有指名道姓,只是严厉地望向了这个孩子:“课堂上不要发出与学习无关的声音,这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一种表现,要受到老师批评的。”这小男孩一边听我说话,一边笑眯眯地玩弄着手里的铅笔。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仿佛我说的是别人,与他没有关系。于是,我指名道姓地说:“小钮,我说的是你,知道吗?”小钮一愣,这回听明白了,死不承认地辩驳道:“我没有讲话呀。”我说:“自言自语也是讲话,注意点。”他一时语塞,不说话了。
课堂教学继续到巩固练习的时候,我发现这个男孩子又不见了,定睛一看,他竟然自顾自走到了其他组的学生身边,半跪在椅子边,我把他拎起来说:“做作业的时候,不可以随意走动。”他又无所谓地说:“我只是问问同学这道题目怎么做的。”“那也不能随意走动,你可以举手问老师,也可以下课后问同学。做作业要尽量争取独立完成。”他不置可否回到自己座位上。
下课后,他又跑到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我的作业做完了,你给批一下。”我抬头看了他一下说:“作业做完了,先要交给组长。”“为什么不能交给你呢,你现在不是空着吗?”我说:“这是纪律。”他说:“无聊。我是常山赵子龙,所向披靡。”我噗嗤一笑:“你是赵子龙?”“那当然,他开始笔划起拳脚来。”“哎呀就你那两样三脚猫功夫可做不了赵子龙。”“那赵子龙的功夫是怎样的?”他睁大眼睛兴趣满满的问。“我可不懂功夫,但《三国演义》里有,你自己找去,明天也给我说说。“不说就不说,我又不是没读这本书,我明天找给你看。”他一边嘀咕一边拉上了一个同学出去玩了。
这孩子,这令人头疼啊。
第二天,我一上完课,他就急匆匆来到我身边,对我说:“常山赵子龙来也。”
我头疼地看了他一眼,“赵子龙的功夫怎么样?”“赵云战马到处,人人倒退。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赵云乃三国中第一猛将,现在你知道了吧。”“哦哦,看来昨天你回去看书了。”“那当然,这不为了教你,我还特意背了几句。”
真正汗颜啊!不过看在他那么爱看《三国演义》的份上,我准备和他斗智斗勇,一起来看这本书。不知不觉,和他共读了两个星期后,我们的师生关系和谐了很多,他开始听我的话,慢慢适应了课堂教学。
简单粗暴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能润泽孩子的心灵。所以对待孩子不仅要耐心,还要有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