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了印第安那波利斯动物园。感觉很温馨,心情轻松惬意;除了我本身喜欢动物以外,能够看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面还是让我觉得幸福。在美国的动物园里,动物们得到了尊重,游人怡然自得。
和其他众多游客不同,我到了某个城市第一件事就是先一头扎进动物园。从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纽约中央公园里那个小巧的迷你动物园,圣地亚哥著名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到奥马哈动物园和佛罗里达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中小城市的不知名的各色动物园,都留给我美好的回忆。在北京成长的我,几乎童年时期每周都和爸爸妈妈去北京动物园。那里住着我挂念的动物朋友,水族馆前的灌木丛里至今还夹着我当年珍藏的树枝。现在在美国大学工作多年的我仍然喜欢光顾动物园,喜欢和动物们打招呼,也喜欢看到周围的小朋友,大朋友,老朋友们脸上愉快地表情。

在美国的大多数动物园里很难看到拥挤的人群,人多的时候会自然形成队伍,且井然有序。我和朋友游园的那天是周末,动物园门口大量游客在烈日下排起若干条长队。我所排的那条队移动速度特别缓慢,后来才知道因为那个窗口的读卡机出了故障,不能正常刷卡,需要人工手写很多收据造成了延误。我和排在队伍里的其他游人因为漫长的等待而无聊地张望,四目相对时善意地笑笑,无奈地耸耸肩,但是整个队伍中没有人抱怨或者改队、插队。临近窗口时,我发现了读卡机的故障,于是马上把手中的信用卡放回去转而掏出了现金支付来为后面的人节省时间。我身后的人也纷纷开始准备改用现金支付。(在美国,人们没有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习惯,连到超市里面买一瓶可乐也用卡。多数情况下,人们兜里的现金零钞是用来给小费的,或者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即便带着零钱的人也尽量用卡消费。)动物园入口内整齐地排放了数十辆小老虎统一造型的童车,这种提供通车的做法在美国收取门票的公园十分普遍。带着幼儿参观的家长们可以免费或者以少量租金借用童车,而园内所有设施都是无障碍的,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年龄层所有身体条件的人都能够享受便利和愉悦。

社会上有一种误区是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释放天性为主,换句话说就是不加管教。其实,天性和素质是两回事,释放的是天性,训练的却是素质。美国的家长对孩子们有着严格的社会公德和礼仪教育,这一点从孩子蹒跚学步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我在动物园门口排队时就看到在我旁边的一路队里有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两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突然间打了个喷嚏,他的妈妈马上说,“用手捂住嘴!”同时打开包抽出一条消毒湿巾。小孩子于是立即用手捂上了嘴巴。在美国的公共场合当着别人的面打喷嚏是不礼貌的,人们不但会在打喷嚏时捂住嘴巴,还会在打了喷嚏后说一句“Excuse
me
(抱歉)”。印第安那波利斯动物园每天定点为有人讲解训练老虎觅食的过程。当驯兽员出现的时候,所有的游人都呼啦一下集中到围栏边或者玻璃窗前。当人们都在津津有味地拍照时,我听到有个家长喊自己的孩子,“出来吧,这样可以让其他的小朋友到前面去看。”七八岁大的小姑娘有些吃惊地回头看了看她的妈妈,还是马上退了出来。这样的情形在其他很受欢迎的场馆里也是一样,所有的游客自觉地形成着默契,看一看就向前移动,给别人腾出观赏的机会,同时保持队伍的顺畅。

亲近动物是人的天性,爱护动物则是人的责任。我这次游览动物园的亮点之一是第一次触摸到了大象。大象洗澡和大象表演是动物园的热点项目之一。我和数百观众围坐在高台上端详着一头美丽的大象妈妈温柔地举起鼻子,抬起腿,向各个角度的游客展示着自己,同时享受着刷洗的舒适。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当表演结束后,驯养员把大象扦到了护栏边上,表示游人可以抚摸大象,同时提示时间不要太长,以便让所有想亲近大象的游客都能如愿以偿。“呼啦”一下,百十余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迅速向大象移动,却奇迹般地在移动中自动延护栏形成了一条长队。我坐在高台上边吃冰激凌
边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幕。不论大人孩子,当他们碰触到大象的瞬间都流露出无比欣喜的神情,但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在几秒钟之后继续向前移动。当队伍渐渐缩短时,我和朋友起身加入了队尾。大象优雅安静地站着,无比耐心,迷人的大眼睛上装点着长长的睫毛。她的皮肤上均匀覆盖着一层汗毛,抚摸时虽然粗糙但是不扎手。大象的尾巴毛一根一根地分明地散开着,看似柔顺,手感却类似塑料电线般。一头一尾两位驯养员守护着大象并解答游客的问题。我当时想,“这样多好呀,人们以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动物,对它们加以呵护和尊重。动物们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和谐和快乐。”

动物园的人性化又体现在了海豚妈妈身上。
印第安那波利斯动物园有位海豚明星,是海豚表演队的一员,每天定时上演精彩的水上表演。这一天,来到动物园的游人在海豚馆看到了一则通告:“海豚妈妈刚刚产子,现在母子平安。为了让母子有更多时间亲近,并让海豚妈妈得到安静的修养,海豚表演暂时取消。希望谅解。”虽然有人们多少有些遗憾,还是为海豚母子微笑着祝福。在海豚馆大厅,游人可以通过闭路电视的直播观看海豚母子在水中畅游。对外开放的360度全景海底通道里则继续展示其他的6条海豚。玻璃墙上钉着一块小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请勿拍打玻璃或者大声喧哗。”偶尔有小孩子兴奋地尖叫会遭到家长的立刻制止,并指着牌子给孩子将为什么不可以大声喧哗。其他的大些的孩子也会马上回过头,举起食指,“嘘。”

动物园新近开放的温室和花园内正在举办题目为“灵感来源于动物”的美术展览拍卖活动。游人可以将自己心仪的作品竞拍,写下作品号码和自己出的价位,塞进准备好的邮筒。在开拍的日子,出标最高的人可以得到那幅作品。拍卖的全部收入用于动物园的建设和动物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十分欣赏其中好几位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但是对一头海狮的油画情有独钟。简单的几笔,蓝色印象派充满了生命的震撼力。由动物创作的画都不便宜,在动物园纪念品店
通常都买到八九十元甚至数百美元。动物艺术家也由企鹅,海豹,到大象和蛇。这是动物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创收方式。每一幅作品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正如每一个动物都是世上最唯一的杰作。
动物园娱乐着孩子,教育着孩子,同时也在教育着大人们。希望和大家分享美国人从小学到的概念:不能因为我的存在而为他人造成不便;资源是大家的,所以要学会分享它;动物是生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爱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