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在大前门的简食轻旅行

标签:
前门国家博物馆琉璃厂元宵节制陶 |
分类: 京津美食 |
小时候,前门是爸爸的一包烟,
后来的很多次路过前门,是车窗外的角楼。
元宵节有幸在前门盘桓两日.
是以记之。
博物馆观卢浮展
1、第一个展台的瓷器,比乾隆爷时期的风格还要炫特夸张,造型难度N星,放在展馆入口,起镇展作用?
3、被塑像的大人们,文豪、收藏家、思想家、国王。。。认出几个?
4、世界级巡展中,埃及的展品通常是单独设展区列示的,可见其底蕴厚重。。。
5、拿破仑时期的展品,专设展厅,这是他和约瑟芬的小像镶在了鼻烟盒上。
6、视频里播放的东东,后来得知是窗棂,很特别的。。
8、关于基督教的画像:下图是庆祝耶稣的诞生,下下图是小耶稣和小约翰,
闭馆出来天色还早,我去西河沿街取上个月订制的陶具。无意中听陶主说今晚要烧一批窑,窑火余烬烧烤的地瓜玉米香气诱人。。。索性等下来。间歇看店员制陶:
1、在电动的拉坯机上制模。据说古代的拉坯机的转动是用脚踹旋转的,有点像老缝纫机。
2、晾干两周的陶模,可以上釉了。上釉之前,可以涂彩描字,就是常说的釉下彩。
4、上釉。这流动的灰浆正是陶瓷界常言道“入窑一色,出窑万千”。入窑前坯色是相同的,连涂彩都被遮盖住了。直到1000多度的高温煅烧之后,色迹和图案会再次出现。
离烧窑的时间还早,晚饭想吃点辣的,在西沿街就近小馆叫了一份毛血旺,店家主动标配了一大碗米饭。回到店里,分食了陶主一颗大汤圆,黑芝麻馅的,很甜糯。
琉璃厂和景泰蓝
次日,就是民间常说的正月十六跑百病。我在西河沿街觅食,陶主昨天推荐的那家无名米粉店开张了,叫了一份米粉和半份韭菜猪肉饺子。大概是早饭的口味有点重,胡同里遇到一家正在制作糖葫芦的,就走不动了,买了一个,山楂酸味很足,很解腻。
一边吃糖葫芦一边往前走,路过正乙祠:旧时的一个经济协会组织,成了当时著名的戏台。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
人气聚齐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小吃店。。
清真店里的烧饼夹肉。
北京特色的手工艺产品,这花色让人想起清宫服饰镶边,以色彩繁多为美。地道的北京特产。
排子胡同
早春的玉兰,不到10度,已按捺不住蓄势待发。。。
前门回望天安门,还有一个展览没看。
正月十六的到国博的人比十五还多。从前门开始排队,两小时才能进馆。
沙特国前领导人阿卜杜勒使用过的训鹰驾和手套等。这件展品跟最近的热搜有关。
如果说卢浮宫100多件展品能体验到超值的视觉感染力,那么阿拉伯展的近乎实惠大派送,400多件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展品非常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