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在梁思成的传记里听说独乐寺的大名了。据传日本人说中国找不到唐式古建,要想看唐朝建筑文化,得去日本的京都奈良。天津蓟县(古渔阳)独乐寺的发现,推翻了日本的这一结论。独乐寺颇具唐式古建的风格。
同行的四月小伙伴们有懂古建的、古瓷古玉的,一路上很充实,看到这些古迹你一言我一语,脑子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就迎刃而解了。从北京出发,大约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蓟县。
↓
独乐寺的门匾,相传是明朝的严嵩手书
↓ 独乐寺的山门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唐式庑殿顶:典型特征是最上面的正脊较短,两端的“鸱尾”反转向外。檐角延伸较远,形似飞翼。山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保存至今。

↓ 出山门,就到了正殿观音阁:
阁高23米,看似两层,实则四层。里有顶阁立地的观音菩萨,高16米。千年以来,该像历经数次地震灾害矗立不倒,实则木质结构也。

↓
观音阁檐下的斗拱:从横梁过渡到立柱的错综搭建的木坡,蓝色为斗,土黄的为拱。唐宋建筑中的斗拱具有承重作用。

↓ 唐柏掩映下的观音阁:阁匾“具足圆成”为咸丰皇帝手书,意为修行圆满的意思。这张图的斗拱色彩更分明些。

↓ 出独乐寺,步行300米,来到了独乐寺白塔,也叫渔阳郡塔,辽代建筑。具体建筑时间不可考,塔身保存的较好。1976年唐山地震,塔身震裂,维修中发现塔中有塔,出土珍贵文物一百多件,多在天津博物馆中陈列,独乐寺也有。

↓
塔身的浮雕舞姬乐伎,舞姿绰约,吹拉弹唱都有,很是形象生动。

↓
回望白塔和独乐寺,不断隆高的地基已把它们掩映在民居中。过去独乐寺高出蓟县城,远在十多里就能看到,不到百年,已有沧海桑田的意味了。

不论旅途看到的风景多么心旷神怡,令人期待的总是舟车之后饥肠辘辘被满足。
↓从白塔寺胡同出来,几分钟就到了这家龙江餐馆,据说是当地排名第一的炖鱼店。店里特色是土灶柴禾铁锅炖鱼。矮墙隔开的一个个的土灶,就餐的一家人团团围坐,鱼香相闻。店里有草鱼、鲢鱼、鲤鱼等,特色是嘎鱼(长沙人最爱的黄鸭叫)。
↓ 提前预订好的大锅灶,玉米糁大口喝。

↓
拾掇鱼的空档儿,服务员端上一个大盆,往锅里倒了半锅调味汁:主料是葱姜蒜、干辣椒、酱油水等,姜比较多。盖锅烧开。

↓
烧至沙沙作响时,一大盘刨好的五花肉片被倒进锅内。

↓
再次烧开,嘎鱼和草鱼收拾地差不多了,整条整根儿丢到锅中。再掀锅,一大盘土豆干也倒进去了。

↓
萝卜、豆角、红薯粉条、豆腐等都要单点。

↓
大白菜炖烂糊时一定很好吃。

↓
现揪剂子,拍成玉米饼子迅即贴在锅边。

↓ 京津周边乃至北部沿海地区,柴禾炖鱼贴饼子常见的。做熟后端上就能吃了。这次的柴锅炖鱼是从填火开始做的,花了近一个钟头。做法也与从前不同,鱼没下油炸,吃起来不油腻。我等捱不过香气的诱惑欲掀锅,被饭店大嫂制止:还没炖好呢。

↓
还有焖卷子,在菜上铺开。。。
造型完毕

↓
灶下填满了柴禾,热气都上来了。耐心等待。。。

↓
开锅了。如果再炖一会儿,玉米饼就有锅巴了,就更香喽。。。

↓
谁先尝一下

↓
打捞那根儿鱼

↓
安能辨我是鱼蔬?
秋天的萝卜白菜豆角味道是最好的,用来炖鱼却是第一次吃,之前下了五花肉片增香,又有大量姜葱蒜祛腥,锅中料汁屡次煮开,一点腥味也没有,蔬菜的味道着实鲜美。

↓
风卷残云后,吸足了鱼汤的锅底是极香的。。。。嘿嘿,鱼没来得及拍就都下肚喽。

↓ 忽略我前面的鱼刺姜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