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逛周易13、古人早就涂脚趾做美足
2025-08-10 16:01:58
13、古人早就涂脚趾做美足
原文: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见贲卦初九爻)
这是我在周易中读到的最有意思的一则爻文。
这则爻文中的贲字(读音为
bì),古代本义指装饰。所谓贲其趾,就是装饰自己的脚趾。专家解释说,“贲其趾,谓文其足也。”这分明就是如今的美足美趾甲一样的饰美行为。易经一书可能成书于周朝初年,可见3000年前的先人们已经在把脚趾染上各种颜色以表达对美的追求。这与几千年后的今天,女人们将脚趾甲涂得光怪陆离五颜六色以炫美,完全是同辄之举。
我还记得五十年代,我家住的宿舍楼单元门口两边,都建有一个一米高的花台,种着很大众化的花草,什么喇叭花呀、指甲草呀,以及那种肉肉的、孩子们称为“死不了”的小花。过春入夏,花儿陆续开了,红黄蓝白聚于一台,特漂亮。院里的男孩子们心粗,对花不太在意,而女孩子们则会情不自禁地围在台子周围,你掐一朵,我掐一朵,戴在头上臭美。而特别是那种叫指甲草的小花,花瓣紫红而娇艳,则常被邻居的小女孩儿们掐回家去,放在小碗里捣成泥,然后敷在指甲上,不用多大时候,指甲便被染上了鲜红的颜色,然后兴高采烈地出门去对小朋友们攀比炫耀。这叫染指甲,其实分明就是现在人们所称的“美甲”。所谓好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五十年代我的小女孩儿邻居们好美天性的自然表达。那时,确实没见过染脚趾的。只是后来看电影里描绘的民国旧场景,比如上海滩的灯红酒绿,才知道民国时的贵妇歌女等人,也是以染脚趾为美的。改革开放至念今,君不见城市的女人、女孩子们染脚趾已经又成了炫美的熟景了。
但最有意思的是这句爻文的最后一句,“舍车而徒”,意思是有车不坐而下车步行。为什么?脚趾甲做了美甲,心中得意想展览炫耀一下,可惜坐车时脚下有裙袍遮挡,路人看不到,心里痒痒难耐,干脆弃车不坐了,下来在街头步行,迈左脚、迈右脚,则路人则可以见到其足下彩艳美丽的脚趾头一上一下,一闪一闪。有对面的行人看过来了,于是人的炫美之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然,这则爻文的产生,并不是有个做了美足的人去占卜时发生的,可以想象到的是,大概有个人想炫耀一件自己做的事,又疑虑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就去占卜。筮师看了卦象后告诉他:您这个事呀,有点儿象是为了炫耀美足而宁愿下车步行的意思,反而会被人耻笑的,实在没必要。用贲其趾来解释爻象,似乎也可以说明,这种贲趾的现象,已经是社会上成风成俗的普遍现象了。
象这类不辞辛苦的炫美之举,在古代也是常常要被君子们引为笑谈的。我们从中国古代的笑话书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讽刺。冯梦龙《笑府》卷八中有《新绢裙》一则,曰:一人穿新绢裙出行,恐人不见,乃耸肩而行。良久,问童子曰:“有人看否?”曰:“此处无人。”乃弛其肩曰:“既无人,我且少歇。”同时还有一则说,有道学(指虚伪文人)遇雨,敛手缓步,容甚肃。转一巷,问童子曰:“背后有人看否?”答曰:“无。”乃趋(急跑)曰:“既是无人得知,我且避雨。”
染足美足这事,在古代已是民俗,而有些人炫美时爱做无聊之态,也早是社会常见之病。而且我想,周易的这则爻文,并没有说这个“舍车而徒”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那就也就有可能说的是个男人。那么,在周朝的时候,把脚趾染上颜色以美足,是否也可能是当时男人们的一种癖好呢!有意思吧。
冰川逛周易13、古人早就涂脚趾做美足
13、古人早就涂脚趾做美足
原文: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见贲卦初九爻)
这是我在周易中读到的最有意思的一则爻文。
这则爻文中的贲字(读音为 bì),古代本义指装饰。所谓贲其趾,就是装饰自己的脚趾。专家解释说,“贲其趾,谓文其足也。”这分明就是如今的美足美趾甲一样的饰美行为。易经一书可能成书于周朝初年,可见3000年前的先人们已经在把脚趾染上各种颜色以表达对美的追求。这与几千年后的今天,女人们将脚趾甲涂得光怪陆离五颜六色以炫美,完全是同辄之举。
我还记得五十年代,我家住的宿舍楼单元门口两边,都建有一个一米高的花台,种着很大众化的花草,什么喇叭花呀、指甲草呀,以及那种肉肉的、孩子们称为“死不了”的小花。过春入夏,花儿陆续开了,红黄蓝白聚于一台,特漂亮。院里的男孩子们心粗,对花不太在意,而女孩子们则会情不自禁地围在台子周围,你掐一朵,我掐一朵,戴在头上臭美。而特别是那种叫指甲草的小花,花瓣紫红而娇艳,则常被邻居的小女孩儿们掐回家去,放在小碗里捣成泥,然后敷在指甲上,不用多大时候,指甲便被染上了鲜红的颜色,然后兴高采烈地出门去对小朋友们攀比炫耀。这叫染指甲,其实分明就是现在人们所称的“美甲”。所谓好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五十年代我的小女孩儿邻居们好美天性的自然表达。那时,确实没见过染脚趾的。只是后来看电影里描绘的民国旧场景,比如上海滩的灯红酒绿,才知道民国时的贵妇歌女等人,也是以染脚趾为美的。改革开放至念今,君不见城市的女人、女孩子们染脚趾已经又成了炫美的熟景了。
但最有意思的是这句爻文的最后一句,“舍车而徒”,意思是有车不坐而下车步行。为什么?脚趾甲做了美甲,心中得意想展览炫耀一下,可惜坐车时脚下有裙袍遮挡,路人看不到,心里痒痒难耐,干脆弃车不坐了,下来在街头步行,迈左脚、迈右脚,则路人则可以见到其足下彩艳美丽的脚趾头一上一下,一闪一闪。有对面的行人看过来了,于是人的炫美之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然,这则爻文的产生,并不是有个做了美足的人去占卜时发生的,可以想象到的是,大概有个人想炫耀一件自己做的事,又疑虑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就去占卜。筮师看了卦象后告诉他:您这个事呀,有点儿象是为了炫耀美足而宁愿下车步行的意思,反而会被人耻笑的,实在没必要。用贲其趾来解释爻象,似乎也可以说明,这种贲趾的现象,已经是社会上成风成俗的普遍现象了。
象这类不辞辛苦的炫美之举,在古代也是常常要被君子们引为笑谈的。我们从中国古代的笑话书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讽刺。冯梦龙《笑府》卷八中有《新绢裙》一则,曰:一人穿新绢裙出行,恐人不见,乃耸肩而行。良久,问童子曰:“有人看否?”曰:“此处无人。”乃弛其肩曰:“既无人,我且少歇。”同时还有一则说,有道学(指虚伪文人)遇雨,敛手缓步,容甚肃。转一巷,问童子曰:“背后有人看否?”答曰:“无。”乃趋(急跑)曰:“既是无人得知,我且避雨。”
染足美足这事,在古代已是民俗,而有些人炫美时爱做无聊之态,也早是社会常见之病。而且我想,周易的这则爻文,并没有说这个“舍车而徒”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那就也就有可能说的是个男人。那么,在周朝的时候,把脚趾染上颜色以美足,是否也可能是当时男人们的一种癖好呢!有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