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字让皇帝很尴尬

2025-04-20 16:49:40

《冰川乱翻书》

这个名字让皇帝很尴尬

这是我乱翻书时在《南史》上见到的颇有趣的一则史料。

《南史·齐本纪下·废帝郁林王传》中记载:“武帝时有小史姓皇名太子,武帝曰:"皇太子非名之谓",于是移点于外,易名为犬子。”这意思是说,南北朝的齐武帝时期,宫中有个小官吏,姓皇,但居然名字叫太子,这三个字加一块儿念,就成了名叫皇太子。这还了得!齐武帝陈赜知道后不干了,说:“皇太子这三个字可不是一般人起名可以用的!”于是,这人只好改了名,改成叫“皇犬子”,并把这人调到宫外(或者是外地)去了。

这事,说起来象个笑话,但却是堂堂皇皇地记载在正式的《南史》上,可见应该是真事。同时,这事看起来不大,但琢磨起来,挺有意思。

最初的感觉是三个大字:二百五!一般来说,在古代宫廷中,“史”这个职务是专门负责记载历史的岗位。这位在名字上出了问题的仁兄,能当上个宫中的小史官,怎么说也应该是认得几个字的人吧,但居然会用“皇太子”三个字当自己的名字。这可是在封建社会,还不是个“二百五”!而且我想,这名字又不大可能是读书时先生给起的,那就多半是老爹给起的,那这爷儿俩是岂不是一对儿DNA遗传的“二百五”了。

但后来我又深入地琢磨一下,事情也许不这么简单。问题在于,起个名字叫“皇太子”,这事究竟犯不犯法,犯了哪条法?

首先想到,这可能是犯了封建社会的关于名字避讳之罪。可我查了下,这事居然并不属于古代避讳内容。

所谓避讳,《辞海》中有“避讳”词条解释说:“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网上还有资料介绍得更具体,说要避讳的大致分四类,分别是君主帝王的名字、长官的名字、圣贤先哲的名字、长辈的名字。其中对君主名字的避讳是最高、最严的避讳,称“国讳”或“公讳”。历史上古代避讳的事例,许多人也都听说过。比如,东汉刘秀当了皇帝,全国就要避讳这个“秀”字,所以把“秀才”这个词都改称了“茂才”。清顺治皇帝名叫福临,则天下百姓家门上的对联都一律不能再写“五福临门”的吉祥话等等。

回到这件事上来,皇太子是国之储君,当然是国讳一级的应该避讳的对象。但这个人起名叫“皇太子”,这三个字可是每个字都与陈朝那个在职的皇太子的名字不相干。当时齐武帝的皇太子名字叫萧长懋,所谓皇太子只是他在朝廷中的岗位和职务。总不能说当朝所有官职名称里的字都不能用到人的名字里吧?朝中有皇帝,还有“丞相”、“尚书”、“太守”、“将军”,职务名称太多了,没听说丞、相、尚、书、太、守、将、军这些字都不能用作人名。这么看起来,按照封建社会有关避讳的法律,起名叫“皇太子”其实并不违避讳之法。

可见这件公案的要害,并不在于犯了避讳的法条,只在于这事让皇上和皇家人尴尬不高兴而已。皇太子这三个字不能用来当名字,这只是社会人们认为的常识,不是法律。就好像现在,恐怕不是特别二百五,也不会给儿子起名叫“李部长”、“王县长”一样。这类名字能不能起,在法律上是找不到规定的,只不过真要到派出所上户口时,恐怕就有点难。所以我们也只能捧腹而笑地说:这人,二百五!

这样,我也就理解了齐武帝对处理这个问题时的尴尬。结果,尽管已经龙颜大怒了,居然也没去杀人,只是传话让这个二百五先把名字改了,然后把人调出宫去作罢。这不是什么宽宏大量,而是要依法办事就杀不得,只好龙心有苦说不得。

不过有一点值得指出,就是这位曾经叫“皇太子”的小官后来改名改得好。既然名字让皇上不高兴了,就是小命攸关的大事,哪敢不改。他不仅改了,而且改得很巧,只把原名中“太”字下面那一点,挪到了肩头上扛着。就改了这一个点的位置,“皇太子”就变成了“皇犬子”,既显出了忏悔认罪之意,又表达了向皇上的一片忠诚之心,可见这个二百五的小史官在改正错误上,还是挺机灵的。

再多说几句,就是关于皇这个姓氏问题。这个小史单姓一个皇字,我粗粗翻了一下《百家姓》,里面有黄颜色的那个“黄”,也有个复姓“皇甫”,好像并没有这个皇帝的“皇”。在我国的姓氏里真的有这么皇姓吗?一查百度,结果还是长学问了,真的有这个姓氏。

关于我国历史上皇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与“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有关,即古书《风俗通义》中说的:“三皇之后,因氏焉。”三皇即天皇燧人氏、地皇伏羲氏、人皇神农氏,是三皇的嫡系后人取了这个皇字做为姓氏,然后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只可惜历史上三皇存在的具体年代似已无法准确考证。再一个说法,是根据《《左传》中的一句注疏,说“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孙以皇为氏”,即宋国的宋戴公有个儿子叫皇父,皇父的一些后代就就取用这个皇字做了姓氏。对照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宋国的宋戴公在位是公元前799年至766年,按这个说法,皇字成为国人姓氏至少已经有2800年了,是个很古老的姓氏。

皇这个姓氏,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很少见,反正我没遇到过。但在历史上可是出过一些名人的。其中名气最大的,可能是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皇象。皇象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国人,姓皇名象字休明,当过青州刺史。这人可能书法界和爱好书法的朋友们都知道。皇象的书法,在世时就被人誉为一绝,善写八分书和小篆,而最著名的还是章草。后世晋朝的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赞其为“一代绝手”,唐朝大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一书中评价他的章草书为“神品”。清朝包世臣则认为,皇象的草书,“殆右军所不及”,即认为他的章草书连王羲之也比不上。传世至今我们可见到的皇象书法尚有《天发神谶碑》《文武帖》《急就章》等。我查过《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隐》,可惜的是,偌大的二十四史中并没有留下皇象正式的传记,好像只有《梁书》中的《皇侃传》中提到一句,说皇侃是“吴郡人,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也。”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