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亮的智慧

2025-04-12 10:46:14

《冰川乱翻书》

   猴子捞月亮的智慧

这事儿可能有点抬杠,就是北京人说的狡情(读音如嚼庆)。都说猴子捞月的的故事体现了猴子的傻,可我确实觉得猴子捞月的事儿,也体现了这群猴子的智慧。

我们上小学时,语文课本就有《猴子捞月亮》,说是有一群猴子在树上玩儿,看见树下的井里月亮的影子,以为是天上的月亮掉到井里了,便去救月亮。它们一个猴子抓住一个猴子的腿,形成一个链条从树上垂到井里去捞救。结果呢,在月亮的影子上捞来捞去,徒劳无功。至今回忆起来,我的耳边还能响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的声音,那稚嫩的童声,抑扬顿挫,在教室里久久回荡。特别是那句:“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头啦——!”

当年的老师在讲这一课的中心大意时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和做事情,不能象猴子那样自作聪明。于是,那群捞月亮猴子在我们脑中就成了一个办事愚蠢的象征。就事论事,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个教育也确实没啥问题。

现在看的书多了我才知道,这则“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其实并非国粹,而是来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是佛祖讲经时说的一个寓言,可以在唐朝僧人编著的《法苑珠林》一书中查到,名曰《救月》。其原文大致如下:

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柰,国名伽尸。于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到一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小(稍)未至水,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尔时树神便说偈言:是等騃榛兽,痴众共相随。坐自生苦恼,何能救世月!

这篇寓言讲得情节生动,有评有议,真好。文中所说尼俱律树,是印度常见的一种大树,形状类似我国的榕树。其所寓之意,也是借树神说的那首偈子点出猴子们的傻。騃(音 ái),即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意思,讽刺这群猴子:你们这些个林中傻货,一起干傻事。这是自寻烦恼,怎能救得了月亮!

但是对比佛祖讲的寓言与我们小学课本中的课文,细节上有出入,课文中将猴子们捞月亮时以尾相捉连改成了以腿相捉连。其实,某些猴子的尾巴有“第五条腿”的美誉,互相勾连功能更强,改成的说“一个猴子抓住一个猴子的腿”,可能反而有失科学。更关键的是,课文中去掉了猴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这句话,而就是这句不被编入的话,极大地触发了我内心一些新的感受。“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即为了不让人世间的长夜失去月亮的光明,这可是猴子捞月整个事件的触发点,是事件发生的动机!如果说明白猴子们捞月亮的这个动机,再去思考猴子们干的这件事,则只用一个“傻”字来评价就太简单化了。

猴子们在井里看到了月亮的影子,就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这是个误判,也注定了捞月行动的徒劳无功,这确实是“傻”,但是换个角度想,猴子们认为美丽的月亮掉到井里了,为了世界的夜晚不会永远陷入暗夜而挺身出手相救,见义勇为,这难道不值得赞扬吗?在危急之中,猴子们居然能想到用捉脚相连的方法,从大树上垂下自己身体结成长链去救月亮,这难道不是一种的智慧,而且是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智慧吗?月亮可不是只属于这群猴子的,全世界人人有份。

巧的是,我发现类似的故事在佛经中还有一则,记载在《杂宝藏经》中,也是佛祖讲经时说的一则寓言,题为《佛于忉利天为母摩耶说法缘》。这则寓言讲:

有猕猴王领五百猕猴。时一猎师张网围捕。猕猴王言:“汝等今日,慎勿恐怖。我当为汝破坏彼网,汝诸猕猴,悉随我出。”即时破网,皆得解脱。有一老猕猴,担儿脚跌。堕于深坑。猕猴王觅母,不知所在。见一深坑,往到边看,见母在下。语诸猕猴,各自励力,共我出母。时诸猕猴,互相捉尾乃至坑下,挽母得出于苦难。”

这则寓言里讲的是一群猴子被猎人张网围捕,猴王挺身而出,将网破坏,率群猴冲出逃命。紧急之中,猴王的老母亲因怀抱着一只小猴子先去不便却掉入一个深坑。危急时刻,猴子们不是各自顾命逃走,而是在猴王率领下,一个牵着一个尾巴,垂下坑中,同心协力,将老母猴救出。这事儿与猴子捞月亮的事惊人的相似。当我们读这篇寓言时,会怎么评价这这些猴子呢?我想,也许大部分人会大声夸赞猴子们临危不惧团结一心拯救同伴的集体主义精神,夸赞它们的智慧,在危急之中还能想出如此巧妙救援方法。

当然,到井里去救月亮,确实是干了件徒劳无功的事。可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们,谁又能说自己就没有做过因误判而导致失败的事呢?这太常见了。只要不是主观上的恶意行为,则我们对于失败的评价,就应该有一种更理解和更宽容的心态,不应该太简单化,不应该只以成败论英雄,不应该简单斥以一个“傻”搞“成者王侯败者贼”。

附带说一句,《杂宝藏经》中佛祖讲这则寓言时,本意要强调的也不是猴子们的智慧,而是强调落入深坑的是一只背着孩子的老母猴,夸赞的是救母亲和孝顺母亲。所以原文结尾说:“佛告诸比丘,拔济父母。有大功德。……诸比丘等各应孝顺供养父母。”我觉得,这意思也挺好的。这种事不抬杠。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