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收益?天津老人追要115万元投资损失,法院这样判

标签:
委托理财保底收益亏损无效合同赔偿损失 |
分类: 法律 |
委托理财合同中约定保底条款的合同是无效的。投资有风险主要是说投资失败时投资人面临亏损本金的可能。无论是买卖股票、债券、买房、做生意等都可能面临赚不到钱,甚至亏损负债的可能。个人投资失败就要自认倒霉承担亏损。如果个人委托理财机构或者他人进行投资,造成亏损可能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理财机构或者受托人承担亏损,或者本人承担亏损。实践中,很多人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与个人和机构签订了保底委托理财合同,但是一旦出现投资亏损,投资人和委托人之间容易就亏损责任发生争议。
天津武清女子私下委托北京东城区70后男子买卖股票,双方约定了保底条款,男子要保证投资本金不少,收益16%-10%。女子一共向股票账户转入本金290万元,几年后女子股票账户还剩29万元。女子一共收到股票收益款50万元,女子认为男子造成投资严重损失,起诉要求赔偿115万元,返还投资收益71万元。法院认为,双方约定保底条款理财合同无效,男子赔偿89万元损失。为何法院判决男子只赔偿89万元损失呢?
2012年,天津武清区女子郭某某慕名找到北京东城区70后男子李某某,让其帮助买卖股票。双方口头约定保证本金不少,收益在10%-16%。此后,郭某某开通了股票账户,先后注入资金290万元。李某某将郭某某股票账户变更密码和绑定其手机后开始替郭某某买卖股票。2018年3月19日,李某某向郭某某表述不再帮其买卖股票了。2022年1月24日,郭某某的股票账号通过第三方柜台进行用户密码清密操作。
郭某某提交的资金合并对账单显示,截至2022年1月21日郭某某股票账户总资产为290131.99元。李某某共计分配给郭某某的收益共计50万元,李某某获取的收益共计71万元。郭某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李某某夫妻赔偿本金损失1149358.6元,返还投资收益710000元。
法院认为,郭某某与李某某之间形成的委托理财关系,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其中关于保本的约定,属于保底条款。因该保底条款系委托理财合同的核心条款,不能成为相对独立的合同无效部分,保底条款无效导致委托理财合同整体无效。
李某某向郭某某作出保本金、保收益的承诺,对最终造成郭某某的损失存在过错;郭某某轻信李某某的承诺应对自己的损失承担未能审慎投资的过错。法院综合郭某某损失的金额、损失过错程度酌定李某某应赔偿郭某某损失899679.3元,并酌定自2022年3月3日起计算上述损失的利息。涉案债务明显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法院判决,李某某赔偿郭某某损失899679.3元并支付利息(利息以899679.3元为基数,自2022年3月3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
李某某不服判决上诉称,无任何证据证明李某某与郭某某本人之间存在订立委托理财的要约或承诺,双方之间不存在委托理财乃至保本保收益的合意。李某某帮忙炒股的行为好意帮忙行为,并不构成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应承担本案赔偿责任。
郭某某不认可李某明说法,微信聊天记录、通话记录、中信证券客户股票开户信息、工商银行账户明细以及证券账号交易密码更改记录、资金对账单等证据。郭某某提交的证据足以证明,双方虽未订立书面委托理财合同,但从双方实施开设账户、资金划转、证券交易行为本身已经表明双方作出相应的意思表示,符合民间委托理财行为的成立条件。
二审法院认为,郭某某与李某某虽未订立书面委托理财合同,但综合考虑双方开设账户、资金划转、证券交易等行为以及郭某某女儿艾某某与李某某之间的沟通过程,郭某某与李某某之间委托理财合同关系成立。民间委托理财合同中约定的保底条款,因其不合理地分配金融市场投资风险,诱导投资者误判投资风险,非理性地将资金投入金融市场,不断积累和放大投资风险,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最终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保底条款因违背公序良俗而应当认定无效。2023年7月3日,北京金融法院终审判决,李某某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驳回上诉。
从双方的不同说法来看,郭某某和李某某并没有签订书面的委托理财合同,但事实上是李某某绑定自己手机号登录郭某某股票账户买卖股票。私下郭某某女儿和李某某对投资收益和保本有过交流。李某某登录郭某某股票账户近10年时间,期间双方的账户资金往来频繁,很难说李某某是纯粹的帮忙。郭某某女儿和李某某的微信聊天记录,证实了双方之间投资收益和保本的约定。换句话说,李某某义务帮忙郭某某买卖股票10年,这事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投资人自担风险是法律责任自负原则。一些机构和个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对外宣传保本理财投资,诱惑他人作出投资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郭某某和李某某对委托理财保本违法约定是明知的,所以法院认定郭某某和李某某对290万元的投资造成的损失都有责任。李某某进行委托理财活动,委托资金并不属于家庭共同生活,郭某某要求李某某妻子承担共同债务法律上站不住脚。
投资有风险,炒股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老年人要避免投资股票债券高风险领域,一旦亏损面临养老资金困境问题。不要轻信投资理财高手,内幕消息,保本收益等不实和违法宣传,保底收益条款的委托理财合同无效,委托人和受托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熟人之间的委托理财行为要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避免亏损时发生争议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