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账号被平台禁言,是咎由自取吗?

标签:
司马南账号禁言合法性国企改革 |
分类: 法律 |
司马南账号被一些平台禁言引发广泛关注,什么原因被禁言,禁言多久都是未知数?当然还有一些平台司马南账号并未禁言。司马南的粉丝和一些中立人士对此抱打不平;一些网民称司马南账号被平台禁言是咎由自取。司马南一些观点和做法值得商榷,但是平台随意地禁止网民的表达自由不是法治之举。网络平台不是法官,没有裁判权,凭什么随意地禁言网民账号呢?
法治社会司法和执法活动是由不同的机构依据不同的法律,履行法定程序进行的。比如大街上我们都看到一个人故意造成他人重伤和死亡,法律规定这种行为是杀人罪或者伤害罪,但是在不经过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公诉,法院判决,是不能对犯罪人员动用刑罚的。
网络平台一样,网民如果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裁判,然后作出处罚,即便是有人发表了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文章,也需要专门的执法机构裁判,平台根据执法或者司法裁判结果,对涉事网民的账号做出禁言或者删除处罚。这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的情况需要果断处置一些网络不当言论。繁琐的不当言论处置程序会增加成本,造成扩散危害,随时删除文章和帖子可能会造成误伤,但是,一些严重违反法律,侵犯他人权益的文章帖子不及时处置可能会造成更大伤害。
很多网民说司马南是爱国的正能量,触犯了谁的利益?如果社会需要每个人每天表明立场才能工作生活,这个社会是脆弱不真实的。爱国不应当从表面来判断,正如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其商品价格和质量不一定怎么样。市场上高声叫卖大降价的商品,很多时候卖出了高价。一个人是否真正爱国要从听其言,观其行,尤其是危难之时的行为表现。
司马南账号被封之前曾发文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L想操控舆论。司马南早期是反伪科学追求公平正义引起舆论关注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思想是会发生变化的。最近这些年司马南是一个思想比较激进的社会评论家。本质上司马南是希望社会主义公有制多一点,社会发展应该坚持计划经济,共同富裕。因此,司马南在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上出现了偏激认识。
司马南关于L想国企改制,国有资产流失的观点和判断带有主观情绪,并无核心证据。否则,监管部门早就采取执法措施了。爱国首先要相信执法机构的判断和能力。既然执法机构已经用行动否决了司马南关于L想的怀疑,司马南就不应当一直带着主观情绪纠缠此事。司马南的一些观点主张让人感到他是计划经济思维,认为国有企业改制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少数人获取了较大利益。但是,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功的壮举,不是少数人从中致富了,而是通过激励少数人富裕起来积极性,激活了社会创造力,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这一点是不能磨灭。
司马南想通过L想国企改制来变相否定市场经济改革道路,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现在是重视人们的思想建设,但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总基调没有变化。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司马南谈国企改制,国有资产流失是反腐败问题,不涉及经济政策问题。那是很多人把司马南的观点主张想简单了,司马南打造的是百分百的“布尔什维克”,爱国,反美反日反欧斗士形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网民挖出司马南在美国买了3套房屋,过去在日本旅游期间穿着和服,对日本的某些方面大加赞赏。司马南关于买房的回应是2010年在美国投资25.7万美元买房,但并未在美国长期居住生活。按道理讲,普通国人到国外旅游,买房都是正常的事情,这并不能说明这个人爱不爱国的问题。但是,司马南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公众人物,而且高调反美反日反欧的斗士,时常批评他人美国买房置业等不爱国行为。这样一来一些人就质疑司马南的两面性。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皇帝死社稷,将士死疆场。一个评论家因言惹祸再正常不过了。所谓言多必失。司马南账号被禁言与执着L想国企改革问题有一定关系,国企改革的整个模式基本都是一样的。国企改革是改革开放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是不能动摇的。司马南有巨大的粉丝群,他的偏激的观点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爱国不是挡箭牌,更不是一门生意。坚决反对一些人把爱国当成生意来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社会发展回到大集体,计划经济时代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共同富裕社会,与早期的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发展内涵。每个人都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尽量做到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网络上一个人的粉丝数量越大,其言行越要谨慎,避免针对具体某个人做生死斗争。
司马南几个账号被禁言,并非司马南被禁言,仍有一些平台的司马南账号没有禁言。同时,这并不影响司马南在网络之外说话,出版发行文章,图书都不受影响。司马南账号被禁言警示无论你是多大的V,拥有多少粉丝,一旦触碰法律禁区,平台红线随时可能被封禁。既然是禁言就有解除禁言的一天,希望司马南归来时,还是当初那个反伪科学,追求法治公平正义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