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是持久战,防控与发展经济增加百姓收入缺一不可

标签:
疫情防控增加收入疫苗 |
分类: 社会焦点 |
新冠病毒肺炎进入第二年。种种迹象表明,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并存。疫苗的出现,疫苗的防护效果只有80%左右,似乎并不能阻止病毒的传播。在此人们必须有长期与病毒抗争的决心和毅力。在防止病毒传播的同时,必须恢复生产生活,否则,以长期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防患新冠病毒传播,这样的后果是普通劳动者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维持生计,同样面临生存危机。
在新冠病毒进入第2年的时候,人们对该病的信心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像病毒爆发初期那么惊慌失措,恐惧。虽然新冠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速度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感染的病人多数是轻症和普通病人,病人多半是通过核酸检测发现,病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以中国为例)。一方面新冠病毒发生便宜,传播速度更快,物物传播,环境传入,物品传人等让人心生恐惧。另一方面新冠病毒持续时间越长,感染人数就会累加,人们对新冠病毒越来越习以为常。换句话说,人们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与新冠病毒进行长期的斗争。病毒虽然会变异,但随着病毒不断传播,其毒性逐渐降低,而人类也会在与病毒长期斗争中产生自身抗体。
如何应对病毒长期与人类并存。这需要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每个人都要牢固树立日常的防范意识,比如在冬季,或者发现病例的地方要日常佩戴口罩。海鲜等冷冻食物环境容易滞留传播病毒,这就要加强日常性杀毒工作。对生产企业和公共活动场所的日常消毒,杀毒不能放松。
关键是在做好日常防护的同时,大力恢复生产经营,让经济迅速活跃起来,增加人们收入。这样国家和个人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应对病毒的长期挑战。经济发展了,科技投入加大,研发出更先进的药物杀死病毒,那是最理想的事情了。疫情爆发初期,人们对病毒认识比较少,有恐慌心理,现在大家都从心理上不再那么恐惧了,这是战胜病毒的基本心理素质。
在与新冠病毒长期对抗的过程中,民众应当克服地域绝对封锁思维。不能因为那个地方感染人数较多,就采取敬而远之,限制其流动或者不予其交往等。采取精准地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划定不同人群隔离观察办法。看到一些地区,很多地方相继宣布进入“战时状态”的做法,有些反应过度。
还有病毒长期存在已经是客观事实,不能因为怕病毒而完全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一看到网上新闻那个火车上出现一个病例,就指责说为何有病还到处跑呀,这种思想要不得,劳动还是很多人谋生的必须活动,不劳动没有经济收入,这是生存发展所必须。国家整体经济也不允许长期停摆。开展精准化疫情防范措施,针对不同行业进行针对性的日常防疫指导,让劳动者一方面劳动创作收入,一方面防范疫情继续扩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