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基问题总是要搞清楚的

(2009-07-03 19:48: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著及其他

    地基问题总是要搞清楚的

 

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莲花河畔景苑”1幢在建13层小高层轰然横卧倒塌,创下被某些专家惊呼为“53年从未见房子这样倒的”天下奇谈,不仅造成1名施工人员死亡和重大物质损失,还令周围居民和未来业主恐慌不已,造成严重后果。

目前这桩离奇事故的原因已在调查中,从反馈的信息看,部分地基桩体似乎有些问题,楼房“卧倒”的具体原因尚待科学认定,目前流传的解释,有“偷工减料说”、“地基不牢说”、“河畔高楼不宜说”、“防汛墙影响说”等等,不论是哪种说法,矛头似乎都不约而同指向了地基问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问题当然是必须搞搞清楚的。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下的地基问题,其实质都是“人祸”,而非不可抗力的天灾。

倘是偷工减料或地基不牢,这没什么好多说的,若非开发商有问题,便是施工方有问题,抑或监理、验收方有问题,甚或都有问题,总之是人的问题,人为的问题。这是商品房,而且是预售了相当多套数的商品房,地基质量问题关乎人家财产安全;这是稠密居住区的一幢居民楼,如今在施工阶段倒塌,尚且牺牲一人,倘不幸蒙混到入住,后果又当如何?人命关天,不可不有个说法。财产可贵,人命关天,死者生者,翘首以盼,这样的问题不搞清楚,对业主、对周边居民、对社会,都是没法子交代的。

倘是“河畔不宜”的问题,或防汛墙的问题,则同样是人祸。这幢倒塌的小高层不但已经成形,而且已经预售,如果是地质上不适合建筑,那么当初是谁决策的?又是谁批准的?如果河畔住宅地基必然疏松,有关方面缘何可以开挖、开建大型地下车库?如果防汛墙会产生对住宅地基的不利影响,那么为何会批准动工,且毫无应变准备?这些问题不弄清楚,购买其它类似楼盘的业主,甚至所有住在高层里、高层边的居民,又如何能坐得住、睡得着?

显然,地基问题必须搞搞清楚,否则高楼大厦是没法令人感到安全的。

需要搞清楚的决不仅是一幢楼房的地基,甚至不仅是楼房的地基。

今年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楼价已经实现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其中部分城市的某些楼盘,涨幅已超过30%,“小阳春”、“新牛市”等热烈言论层出不穷,一时间仿佛原本已盖到很高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幢摩天大楼,在“烂尾”数月后,又将重新拔高,本已销声匿迹的自我哄抬、虚假抢购等恶意炒作现象重又出现。

一些人对此大为叫好,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保证GDP增长指标,拉抬周边产业,简直是一本万利。然而在拔高房地产“大厦”的同时,人们有没有把这幢“大厦”的地基问题弄清楚些?

房地产大厦的地基,只能是民众的住房刚性需求和相应的购买力保证,离开了这一“地基”,仅凭投机欲望和“过江龙”资金的炒作,这幢大厦只能如墙头芦苇,头重脚浮根基浅,看似高大巍峨,气势恢宏,其实经不起多少风吹草动,弄不好便会轰然倒地,害人害己。

据审计署最新调查,去年6家银行的基层机构违规房贷逾300亿元,其中215亿元流入了房地产市场。今年新增信贷规模如此汹涌,加上各地政府“保GDP”意愿强烈,纷纷取消刚实行不久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转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房地产市场,在这种情形下,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新增信贷资金规模可想而知。

由于商品房价格和国民家庭收入的比值早已高居世界前列,买不起、供不起房,已成为中国都市民众心中共有的痛,可以说,原先房地产大厦的地基就并不稳固,停工、夯实,并未到位,如今却趁着“保八”的热浪重新“拔地而起”,甚至打算“加盖楼上楼”,地基是否经受得住,有关方面有没有切实弄清楚?

“莲花河畔景苑”的楼倒了,有关方面跟进调查地基问题的速度很快,这点令人欣慰,但再快也终究是晚了,因为倘事先未雨绸缪,在大楼未拔起前把问题弄清,隐患排除,事情绝到不了今天这一步。同样,就整个房地产市场这幢“大厦”而言,应尽早把其“地基问题”弄清楚,该弥补的弥补,该夯实的夯实,该推倒重来的推倒重来——一言以蔽之,对一幢楼也好,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也罢,地基问题都必须搞清楚,而且越早搞清楚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