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外舆论谈论中国游客出国旅游不文明的多了起来,有些人将之提到中国人形象和国家尊严的高度,更有些人提出制订《中国人出国旅游文明公约》一类的东西。
笔者在海外多年,从发达国家法国、加拿大到贫困的西非国家都去过住过,既接触过许多中国游客,也接触过不少当地旅游工作者,给我的印象是,中国游客不文明旅游的现象的确有,却并不像媒体渲染得那样夸张,中国游客给当地接待人员和普通民众的观感,也并非随地吐痰、随意损害公物的另类,事实上这类现象有,却并不普遍,倒是中国人喜欢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大声说笑,以及常常在公共场合吸烟,成为不少当地人抱怨的焦点,有些导游甚至说,宾馆里有没有中国旅游团,只要用耳朵听就一清二楚。
事实上这种“非文明旅游”并非中国游客独有,各国游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而且还因国别不同而异,如一些法国游客常常让导游等待很久,而不少印度游客对飞机供餐百般挑剔吹毛求疵等。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相对多一些,也突出一些。
许多人津津乐道于西方游客对环保和公共卫生的重视,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对文物的爱护,殊不知这些都是他们从小,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在许多国家,从幼儿园的春游起,老师就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收拾野餐后留下的垃圾,至于爱护文物,保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等,更是日常生活里人人约定俗成,潜移默化的规矩,法律规定如此,社会认同亦然,照着这些规矩做则于人方便,于己方便,反之不仅人人侧目、寸步难行,而且自己也会觉得别扭无比。
很难想象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从不随地吐痰的人会在旅游时撒野,同样,一个平常随便惯了的人在非常场合强加约束检点当然并非不能做到,但一来强自矫饰,不免难受,二来一不留神,便会露出常态。
应该说,中国游客在海外较多的不文明行为,根源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在从小的文明养成不足。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不论从法律法规上,还是道德舆论上,对一些“小节”规范得不足,注意得不够,未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文明可贵,不文明可鄙;文明走遍天下,不文明寸步难行的共识,我们的学校教育抓文化学习的一手硬,抓文明素质的一手软,没有平常的文明生活,又怎能强求海外的文明旅游?
其实诸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公共场所吸烟等国外人士抱怨较多的“中国游客不文明通病”,恰恰是国内日常生活中最为人忽视、最不易引起公众反感、最无处罚风险的“小节”,这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一个事实:文明旅游应自文明生活始。
为赴海外旅游的中国游客制订专门的“文明公约”是没有太多意义的,仅仅把目光集中到那些出国旅游者身上更是只注意到冰山的一角。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和每一个角落,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的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孕育出文明光荣,不文明可耻的氛围,日常起居、工作文明了,出门旅游的文明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大街上的每个中国人都文明了,便不会再有不文明的出国旅游者。
在谈论中国赴海外游客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之前,每个人都不妨先看一下,身边文明了没有,自己又文明了没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