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散文随笔 |
御宅族一名始自1983年,是对热衷于动画、漫画和游戏等次文化的人的称呼,这种热衷在程度上远高于所谓“发烧友”,而表现为一种特别的执着和狂热,如对搜集一切相关资料的不懈热情,对相关资讯的高度敏感,和在这一领域内的高度自我表现欲等等。
与他们对所钟爱的动漫、游戏及其主人公的热爱依恋不同,御宅族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往往漠不关心,在他们的心目里,外界的一切都不重要、不可靠,惟有动漫游戏世界的秩序才是值得信赖的。他们通常聪明、有教养,对新技术、新事务敏感,相信科学和力量,但这种相信却是建立在动漫和游戏的逻辑基础上的,因为在那个令他们沉湎的世界里,谁拥有科学和力量,谁就是正确者和胜利者。
御宅族首先出现在日本,是因为作为战后第二代的年轻人,对于传统的高强度、快节奏工作,和注重团队、等级森严的“商社文化”及棒球等传统活动感到越来越厌烦和不堪重负,动漫、游戏等新鲜事务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轻松感和成就感,而科技发展给日本带来的巨大变化,又很容易让这些年轻人对动漫、游戏中科技惟尊、力量惟尊、自我惟尊的渲染,产生强烈共鸣。在这些御宅族中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动漫名家和游戏创作人,如大名鼎鼎的冈田斗司夫、赤松健等。而且这股风潮已席卷到香港和欧美,在这些地方,“OTAKU”(御宅族的译音)成为新潮和时尚的代名词。
奇怪的是,在欧美被越来越频繁使用的御宅族一词,却逐渐成为日本的禁忌,甚至御宅族本身,多数也对这个词噤若寒蝉。由于御宅族对虚幻世界的执着和对现实世界的排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首先,这种个性使得御宅族和非御宅族,甚至崇拜对象不同的御宅族之间,产生“非友即敌”的冲突和排斥,即使崇拜对象相同,也往往因为“谁更专业,谁更忠诚”之类别人看来可笑,在他们看来却再严肃不过的问题,弄得睚龇相向;其次,对动漫、游戏中所渲染、提倡的泛科学、泛力量倾向的认同,又会使得一些自控能力不强者变得更加惟我独尊,惟力是视,为了所谓的爱好不择手段,1989年发生在日本琦玉县的连环女童分尸案,凶手正是一名沉湎于色情暴力动漫而不能自拔的御宅族。此后日本朝野展开了大规模的文化市场整顿工作,御宅族也因此被日本人视作贬义,加以回避。
然而整顿也好,避讳也好,事实上,在当今的日本,有动漫、游戏的地方,就有不叫御宅族的御宅族存在,因为孕育这一特殊人群的社会土壤和环境氛围,自御宅族诞生至今,并没有多少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贫乏、物质富足、生活孤寂、追求时尚、惟我独尊,这些御宅族的明显特点,在当今国内的独生子女身上都能不同程度地找到,而且他们的身边,也并不缺乏动漫和游戏。
必须指出,动漫、游戏本身并非导致堕落的主因,御宅族一词也并非贬义词,正如我们所看见的,在多数国家,御宅族只是一种时尚,并无特别值得非议之处,日本御宅族身上所发生的种种问题,社会思潮、家庭教育、舆论导向、大众价值观,都需承担相应的责任。整肃和打击固然可以消灭御宅族这个称呼,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消弭其产生负面效应的社会土壤和气候,它的幽灵便会一直飘浮在大众的头顶。

加载中…